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文章正文

痰多咳嗽用什么中药方剂

作者:佚名

咳嗽 是人体清除 呼吸 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虽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剧烈长期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咳嗽伴有咳痰称为湿性咳嗽,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各种咳嗽的 中药 方,希望能帮到你。

痰多咳嗽用什么中药方剂

         咳嗽有痰中草药方

『外感咳嗽』一、风寒袭肺

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 鼻塞 ,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三拗汤: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各等分(30克)。

止森搏嗽散组成:桔梗(炒) 荆芥 紫苑(蒸)百部 白前蒸各1000克 甘草(炒)375克 陈皮(去白)500克。 方中用麻黄、荆芥疏风散寒,合杏仁

宣肺降气紫菀、白前、百部陈皮理肺祛痰桔梗、甘草利咽止咳。咳嗽较甚者加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痒甚者,加牛蒡子、蝉蜕祛风止痒鼻塞声重加辛夷花、苍耳子宣通鼻窍若挟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者,加半夏、茯苓、

厚朴燥湿化痰若表证较甚,加防风、苏叶疏风解表表寒未解,里有郁热,热为寒遏,咳嗽音嘎,气急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解表清里。

(三拗汤+止嗽散加减):麻黄12g,荆芥15g,杏仁12g,桔梗15g,紫菀15g,百部15g,防风10g,白前15g,陈皮15g,甘草6g。

喉痒厉害的多加蝉衣10g,有内热的加黄芩10g。

风寒咳嗽

(咳较重寒较轻用):麻碧隐黄12g,荆芥12g,杏仁10g,桔梗10g,紫菀10g,百部10g,防风10g,白前10g,陈皮10g,甘草5g。 辛夷10g,茯苓10g,黄芩10g。(无内热或痰多清稀者,可去黄芩,加款冬花,无痰去茯苓)。

款冬花与紫菀,款冬花发于冬令,虽雪积冰坚,其花独艳,性温可知,然轻扬上达,用在风寒痰饮之咳嗽,最为合适。而紫菀与款冬花,性味功用无大区别,在临床上,风寒轻而兼热者多用紫菀,风热轻而兼寒者多用款冬花,也是大同小异。

紫菀与款冬花相伍,为临床化痰止咳的常用对药。紫菀辛散苦泄,祛痰作用明显,偏于化痰止咳款冬花辛温,止咳作用较强,偏于宣肺止咳,二药相须合用,可收消痰下气之功,止咳之效倍增。

大青龙汤《伤寒论》

麻黄 12克桂枝 6克炙甘草 6克杏仁 6克石膏 12克生姜 9克大枣 3克

方中用麻黄、桂枝、生姜辛温发汗以散风寒,能使内热随汗而泄。甘草、生姜、大枣甘温补脾胃、益阴血,以补热伤之津无津不能作汗,又可以充汗源。石膏甘寒清解里热,与麻黄配伍能透达郁热。杏仁配麻黄,一收一散,宣降肺气利于达邪外出。诸药配伍,一是寒热并用,表里同治,侧重于“于在表者,汗而发之”二是发中寓补,汗出有源,祛邪而不伤正。(自改)风寒咳嗽---大青龙汤(咳较轻寒较重用):(自改)麻黄12桂枝10 甘草10 杏仁10 石膏10 生姜12 大枣5

     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法:疏风 清热 ,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

原方组成:桑叶7.5g菊花3g杏仁6g连翘5g薄荷2.5g桔梗6g生甘草2.5g芦根6g

(自改)风热咳嗽—桑菊饮(热轻咳重用):桑叶12g菊花12g杏仁10g连翘10g薄荷5g桔梗10g生甘草10g芦根10g+板蓝根20g 方中桑叶、菊花、薄荷疏风清热桔梗、杏仁、甘草宣降肺气,止咳化痰连翘、芦根清热生津。咳嗽甚者,加前胡、瓜壳、枇杷叶、浙贝母清宣肺气,化痰止咳表热甚者,加银花、荆芥、防风疏风清热咽喉疼痛,声音嘎哑,加射干、牛蒡子、山豆根、板蓝根清热利咽痰黄稠,肺此慧祥热甚者,加黄芩、知母、石膏清肺泄热若风热伤络,见鼻衄或痰中带血丝者,加白茅根、生地凉血止血热伤肺津,咽燥口干,加沙参、麦冬清热生津夏令暑湿加六一散、鲜荷叶清解暑热。

(自改)风热咳嗽---银翘散(热较重咳嗽路轻用):连翘15 银花15 桔梗10 薄荷6 竹叶8 生甘草10 荆芥穗8 淡豆鼓10 牛蒡子10 芦根10

(自改)风热咳嗽---铃同学(受寒后的咳嗽与热并重用):桑叶12 前胡10 桔梗10 薄荷6 牛蒡子10 甘草10 马勃6 连翘12 千层纸6

肺燥的治疗

肺燥的治疗以润燥养肺为主。1凉燥兼疏散风寒,以香苏葱豉汤、杏苏散为代表方2温燥兼清热解表,以桑杏汤为代表方3燥气化火伤阴者以清热益气养阴,用清肺救燥汤为代表方4阴虚肺燥则用养阴清肺汤或百合固金汤为代表方。外感燥邪,一般病程较短,若治疗及时,较易治愈。内燥则病程较长,较为难治。

1凉燥伤肺

香苏葱豉汤

制香附 4.5-6克新会皮 4.5-6克鲜葱白 3枚紫苏 4.5-9克清炙草(甘草) 2-2.5克淡豆豉 9-12克。

杏苏散

苏叶(9g) 杏仁(9g) 半夏(9g) 茯苓(9g) 橘皮(6g) 前胡(9g) 苦桔梗(6g) 枳壳(6g) 甘草(3g) 生姜(3片) 大枣(3枚)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咳嗽痰多,简单两味中药泡水,一个化痰,一个健脾,好喝又有效

现实生活有这么一类人,他们身体没什么大毛病,总体来说比较 健康 ,但就是觉得嗓子里有痰,咯出来的痰是白色的清稀痰,开口说话前先咳两声清清嗓子,严重的一天到晚咳个不停,不仅影响到周围人的工作生活,自己也备受影响。尤其是一些比较肥胖或者运动量较少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多痰的情况。如果观察他们的舌头,会发现舌体一般都比较胖大,边缘常有波浪形的齿痕氏和,而且舌苔也是比较厚腻的白苔。

对比一下,你是否有这种情况?

如果有,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中医有句话叫“百病生于痰”,可见痰在中医理论里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致病因素,因此 中医对痰衫圆的认识,包括产生机理、治则、驱痰的方剂,有着十分完备的理论基础,比如把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两种:有形之痰就是看得见的痰,就是通过咳嗽,能吐出来的黄痰、白痰等,当然也有呕吐出来的痰涎,甚至包括久泻久痢后排出的粘液物;而无形之痰则是存于体内,从头到脚,无处不至,如痰阻经络的瘰疠结核、痰迷心窍的神昏癫痫、痰凝的肥胖、痰瘀的胸痹等,都是无形之痰的至病危害。

我们知道,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所以痰的生成与脾的运化功能有着直接的关系,脾虚造成大量津液无法正常运化,最终汇聚成痰,所以中医上治痰常常离不开健脾。而文章开头所说的情况,大部分就是体内痰湿过剩所引起的,治法则以化痰燥湿为主。

既然如此,普通人想要化痰能怎么做呢?其实中医上治痰的方子不胜枚举,像 瓜蒂散、二陈汤、涤痰汤等都是很常用的,但是今歼塌盯天给大家说一个更简单的方子,只有两味中药组成,平时泡水代茶饮即可,这就是出自《医学人门》的白术膏, 由白术和陈皮两味药组成。

陈皮是大家的老朋友了,是“陈皮半夏汤”、“二陈汤”等方剂的君药,又名橘皮、柑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二经,可通气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降逆止呕。《本草正》中记载:“陈皮,气实痰滞必用。”

而白术,大家也并不陌生,《本草汇言》载“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也。”性味苦、甘、温,入脾胃二经,有脾气健脾、燥湿化痰、利水消肿、祛风散寒和固表止汗之效。

白术和陈皮两味中药配伍,共奏补气健脾、化痰燥湿之效。但该方性味偏温,所以因脾胃不适导致阴虚、痰热的患者,不适合使用。因此如果有此类症状,一定要在专业中医指导下用药,避免药不对症。

有哪些可以治疗咳嗽的中药方

咳嗽 是独立的病症,又是肺系多种 疾病 的一个症状,是秋冬季常见病症。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咳嗽的 中药 吧,仅供大家参考。

咳嗽的闭历中药方

1.风寒袭肺。咳嗽,痰稀薄白,咽痒,常伴 鼻塞 、流清涕、喷嚏、恶寒头痛、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可选用通宣理肺丸(由麻黄、苏叶、前胡、杏仁、桔梗、陈皮、半夏、茯苓、枳壳等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用淡姜汤或温开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麻黄止嗽丸、解肌宁嗽丸、小青龙合剂(冲剂)等,也可参考选用。忌吃生冷油腻食物。高 血压 、 心脏病 、 糖尿病 患者禁止服用。

2.风热犯肺。咳嗽,咳声粗亢,痰轿哗搜稠色黄,咯痰不爽,伴有发热恶风、头痛汗出、咽干口渴、鼻流黄涕,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等。治宜疏风 清热 、宣肺止咳。可选用羚羊清肺丸(由羚羊角粉、浙贝母、大青叶、桑白皮、金银花、杏仁、枇杷叶、黄芩、前胡等中药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桑菊 感冒 片、川贝止咳露、蛇胆川贝液(散)等,也可参考选用。寒咳、胃寒呕吐及糖尿病患者禁服。

3.风燥伤肺。秋冬气候干燥伤肺,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黏稠难出、痰中带血丝、鼻燥咽干、身热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等。治宜清热润燥、生津止咳。可选用秋梨膏(由秋梨、浙贝母、麦冬、青萝卜、鲜藕、蜂蜜等制成),每次服15克,每日2次,温开水调服。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羊胆丸、莱阳梨膏等,也可参考选用。忌食辛辣香燥、肥腻及过于寒凉之品,宜戒烟。

4.痰热郁肺。咳而气喘,痰多色黄黏稠,不易咯出,口鼻气热、口苦咽干、咽痛喉肿、胸痛胸闷,舌苔黄,脉弦数等。治宜清肺泻火、化痰止咳。可选用二母宁嗽丸(由浙贝母、知母、石膏、黄芩、栀子、栝楼皮、桑白皮、五味子、陈皮、茯苓、甘草等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有清气化痰丸、羚羊清肺丸等,可参考选用。

5.痰湿蕴肺。咳嗽多痰、痰白而黏,痰出即咳止,伴有胸脘胀闷、神疲乏力、身重困倦、饮食减少、恶心呕吐、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等。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可选用千金化痰丸(由法半夏、茯苓、陈皮、白附子、白术、枳实、胆南星、海浮石、当归、知母、天花粉等组成),每次服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二陈丸、橘红丸等,也可参考选用。

6.肝火犯肺。咳时面赤、咽干口苦、痰滞咽喉,只咳不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随情绪波动,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治宜清肺泻肝、顺气 降火 。可选用黛蛤散、泻白散加减(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山栀子、丹皮、青黛、海蛤壳、粳米、甘草等)。注意保持心情舒畅。

7.肺阴亏耗。久咳不止,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伴有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声音嘶哑、潮热盗汗、胸部隐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治宜养阴润肺、化痰止咳。可选用养阴清肺丸(由生地、玄参、麦冬、川贝母、白芍、丹皮、薄荷、甘草等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百合固金丸、蛤蚧养肺丸等,也可参考选用。

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1、冰糖炖梨化痰止咳

将新鲜的梨去皮,剖开去核,加入适量冰糖,放入锅中隔水蒸软即可食用。

2、豆腐糖止咳化痰平喘

豆腐500克、红糖、白糖各100克。把豆腐当中挖一窝,纳入红,白糖,放入碗内隔水煮30分钟一次吃完,连服4次清热、生津、润燥、治咳嗽痰喘。

3、玉米须橘皮治咳嗽

玉米须、橘皮各适量。共加水煎,日服2次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痰多。

4、萝卜猪芦兄肺止咳汤

萝卜1个、 猪肺1个、杏仁15克。加水共煮1小时,吃肉饮汤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治久咳不止、痰多气促。

5、花生沙参汤治咳嗽少痰

花生米、白果,百合、北沙参各25克、冰糖适量。水煎取汁,加冰糖,每日1剂润肺化痰、治久咳痰少、气短咽干。

6、黄精冰糖止咳平喘

黄精(中草药)30克、冰糖50克。将黄精洗净,用冷水发泡,置砂锅内,再放入冰糖,加水适量,将锅置炉上,以武火煎煮,后用文火煨熬,直至黄精烂熟为止,每日2次。

咳嗽的 护理 工作

合理饮水,少量多饮

不论是那种咳嗽,都应该积极让宝宝喝水,不要等口渴了才想到喝水。宝宝引用足够量的水,能使黏稠的分泌物得以西式,容易被咳出。同时,喝水能改善 血液 循环,使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或毒素迅速排出体外,从而减轻对 呼吸 道的刺激。

清淡饮食,避免生冷油腻

咳嗽的 宝宝饮食 以清单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可食少量瘦肉或禽蛋类食品。切忌油腻,鱼腥,水果也不可或缺,但量不必多,风热咳嗽不可吃桔子。禁食酸味食品,有敛痰的效果,不利化痰。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家里要定时开窗通风,还要保持室内适度,有利呼吸道粘膜保持湿润状态和粘膜表面纤毛摆动,有助痰的排出。

祛痰为主,慎重 用药

小儿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无法像成人那样将痰液有效咳出,容易滞留痰液,如果一咳嗽就给予镇咳药治疗,咳嗽是止住了,但咳嗽抑制后就使痰液更难排出,结果会堵塞呼吸道,不但使咳嗽加重,还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因此 小儿咳嗽 早期应该先进行祛痰治疗。

耐寒训练,增强体质

从初秋起就用冷水洗脸,擦浴,或定期让肌肤与清爽空气做亲密接触等。训练方式各有不同,关键在与持之以恒。但要注意把握一个度,寒潮来临是不可盲目“冻”,以免锻炼不成反而受寒。

1. 女人胃气口臭的原因与治疗方法

2. 口臭吃什么药最有效

3. 青少年口臭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

4. 去除口臭的土方法

5. 去除口臭最简单的方法

嗓子痰多,总要咳痰,介绍几个常见的中成药,帮你化痰祛湿

嗓子痰多?总要吐痰?如何祛痰呢?

很多人都受痰多的困扰,痰总困在嗓子中,总要吐痰,要解决痰雹物多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中医道理,就是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当我们饮食不规律,或者思虑太多,都会损伤脾,脾虚就会生湿生痰,痰湿多数都会聚集在肺里面,所以肺为储痰之器,因此,祛痰湿不光要调理肺,还要调理脾。

1、如果经常痰多,白痰为主,痰液比较清晰,推荐大家参考:

方案一: 二陈丸 —— 白痰多, 二陈丸是一个燥湿化痰的药物,尤其温化这种寒痰稀痰源缓液。

2、如果痰很多,而且还兼有肚子胀,那大家可以在配合平胃丸

方案二: 二陈丸+平胃丸 —— 痰多兼有胃胀 ,二陈丸加平胃丸就组成了二陈平胃丸,不仅可以化痰祛湿,温化痰饮,还能消腹胀。

3、如果经常白痰多,稀痰多,还兼有咳嗽、气喘,这种情况,可以参考一个橘红化痰颗粒,橘红化痰颗粒不仅可以去寒痰,稀痰,还能润肺止咳。

方哪脊案三: 橘红化痰颗粒 —— 白痰还兼有咳嗽

有的朋友会有疑问,痰液不是白色的,是黄色的,粘稠的,这种该怎么办呢?

4、如果有黄痰,还咳嗽,痰粘不容易咳出来。这种就可以参考一个橘红丸,来清化热毯。

方案四: 橘红丸 —— 黄痰兼有咳嗽,痰粘。

5、那最后,有的朋友会说,我主要是咽喉不利,不清爽,该怎么办呢?这种情况,大家可以参考金嗓利咽丸,不仅能化痰,还能利咽喉,疏肝理气。

方案五: 金嗓利咽丸 —— 痰多兼有咽喉不利

以上就是常见的痰多,咽喉不舒服的几种常见方案了,寒痰热痰都包括,希望对大脚有所帮助。

治疗咳嗽痰热郁肺证常用方剂

痰热郁肺咳嗽,气息粗促,痰多不易咳,治疗上以清热肃肺,化痰止咳。常用药物有黄芩、栀子、知母、桑白皮、杏仁、贝母、瓜蒌、竹沥、半夏、射干清热化痰。痰液粘稠如脓稠厚者,加用鱼腥草、浙贝母、冬瓜子、薏苡仁加强清热化痰功效。另外增加饮水,稀释痰液。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有化痰、抗氧化,保护支昌弯旁气管、肺泡上皮细胞功能。外感咳嗽:多为新发的咳嗽,相当于西医中的急性或者亚急性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属于邪实证。根据病因的不同,又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风燥咳嗽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相当于西医中的慢性咳嗽。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常合并其他慢性病,多属于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证。根据病因的不同,又分为:痰湿咳嗽、痰热咳嗽、肝火咳嗽、肺阴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痰稀白,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全身酸痛、发热等感冒症状,常见于受凉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即风寒感冒。

方剂1:三拗汤

方剂来源:张仲景的三拗汤,后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收录。

组成: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

功效作用:宣肺散寒,用于风寒闭肺。具有镇咳、平喘、祛痰,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和抗过敏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过敏性咳嗽等。

方剂2:止嗽散

来源:《医学心悟》卷三

组成:桔梗(炒),荆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甘草(炒);陈皮(水洗去白)。

用法;共研细末,餐后及临睡时开水调服,初感风寒者,用生姜汤调下。

功效作用:宣肺疏风,止咳化痰,用于咳嗽迁延不愈或愈后复发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咽痒咳嗽、咳痰不爽者。

2、风热咳嗽(风热犯肺证):咳嗽频繁剧烈、咽喉干燥疼痛,痰粘稠或呈黄色,不易咳出,流黄鼻涕,口渴、头痛、乏力等症。多见于夏季的上呼吸道感染即风热感冒。

方剂3:桑菊饮加减

来源:《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川贝,枇杷叶。

功效作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要有解热,抗炎,发汗,抗菌,抑制肠蠕动亢进闹租等作用。用于咳嗽,痰液粘稠、咽喉干燥的患者,适用于夏季的风热感冒及急性咽炎引起的咳嗽。

3、风燥咳嗽(风燥伤肺证):干咳、呛咳不断、喉痒、咽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咳痰困难等。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慢性咽炎、耐橡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方剂4:桑杏饮加减

桑叶,杏仁,沙参,象贝母,梨皮,牛蒡子,前胡,冰糖

功效作用:疏散风热,清肺止咳。此方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急、慢性咽炎,可代茶饮。

(二)内伤咳嗽

1、痰湿咳嗽(痰湿蕴肺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嗽声音重浊,痰多而粘稠,因痰而咳,痰咳出则咳止,每于早晨或饭后咳嗽加重,伴有胸闷、厌食、乏力等症。可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部分哮喘等疾病。

方剂5: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来源:来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皆效方》

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射干,葶苈子,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款冬花,苍术等。

功效作用:燥湿化痰,理气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液粘稠,胸闷,食欲不振的患者。

2、痰热咳嗽(痰热郁肺证):咳嗽,气粗、气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且黏稠或稠黄,咳痰困难,痰有热腥味或咯血痰,胸闷、胸痛,面红,或有身热,口干而黏,口渴等。可见于肺脓肿、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疾病。

止咳化痰吃什么中药好

止咳化痰的大慎中药分为健脾燥湿、化痰、清肺化痰、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健脾燥湿、化痰:可以用二陈丸和三子养清汤,例如陈皮、半夏、茯苓、炒薏米、扁豆等。2、清肺化痰:可以用清金化痰汤、复方鲜竹沥液、牛黄蛇胆川贝液、急支糖浆、羚羊清肺丸等,都有清肺化痰的功效,或者直接野仿镇用蒲公英、败酱草、紫花地丁、瓜蒌、鲜竹沥等熬水喝,也有清肺化痰的功效。3、养阴润肺、止咳化痰:如果是阴虚肺燥型,可以用沙颂粗参麦冬汤、养阴清肺口服液、百合固精口服液,养阴润肺、止咳化痰进行治疗,或者可以用南沙参、北沙参、石斛、麦冬等具有养阴润肺功效的中草药,进行养阴润肺、止咳化痰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咳嗽有痰中草药方全部的内容,如果想了解咳嗽有痰中草药方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本文标签: 咳嗽   化痰   止咳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s://www.wanyaow.com/news/148800.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最近更新 | 网站地图 天气预报网| 传悦私服网| 美元汇率 |优学网

CopyRight 2022 www.wanyao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万药健康网 版权所有 | 冀ICP备20020072号

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oolse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