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文章正文

如何针刺百会穴

作者:佚名

百会穴

如何针刺百会穴

百会为督脉的穴位,位于巅顶,两耳连线的中心。就是头顶那个凹陷的地方,自己用手可以摸到的。

百会是人身最高的穴位,如果这个位置被击中了,那么就有可能出现倒地并且不省人事的情况。

百会为诸阳之会,人体阳气最盛的地方,与手足少阳、足太阳、足厥阴和督脉五条经脉相交会,故称三阳五会。《会元针灸学》:“百会者,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之所会,故名百会。”

能针能灸,可补可泻,有平肝熄风,开窍醒脑,提升阳气,升阳举陷,回阳固脱的功效,治疗头痛、头晕、癫狂痫证、中风昏迷、失语、健忘失眠以及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久泻不止、小便失禁等阳热上冲或阳气不固的病证。

针百会一穴,经气可通全身。《普济方》言:“百会穴百病皆主。”

治头痛,中医有“诸般头痛,百会为先”的说法。《胜玉歌》云: “头痛眩晕百会好”《针灸大成》云: “百会、后顶、合谷,治头风顶痛”等。

为急救穴,《资生经》云:“人身有四穴最应急,四百四病皆能治之,百会盖其一也。”《玉龙歌》记载: “中风不语最难医,顶门发际亦堪施,百会穴中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据说《扁鹊仓公列传中扁鹊就是用这个三阳五会为虢太子治疗尸厥的。百会配风府穴,能调气血,降逆气,醒脑安神。凡头晕目眩,中风失语,昏迷,取之奏效。

治疗泄泻,《丹溪治法心要·泄泻》中有“久病气虚,泄泻不止,灸百会三壮。”《寿世保元》“泄泻三五年不愈者,百会穴五七壮即愈”。

治疗脱肛,《医宗金鉴》: “提补阳气上升,……,大肠下气脱肛”《席弘赋》“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鸠尾”。使用时要配以长强、神阙、气海等穴。多用灸法。

百会穴贴敷治子宫下垂:五倍子5克,蓖麻5粒,升麻3克。共研为泥,贴敷于百会穴,胶布固定,每日早、中、晚3次,每次贴10分钟,10天为一疗程,疗效不明显可续用一疗程。

针刺百会穴使用28~30号毫针,平刺百会穴0.3~0.5寸,局部产生酸胀感

按摩百会,用食指或中指持续给力,当局部出现酸酸的、麻麻的感觉时,再持续30秒。就可以缓解由于颈椎病引起的头痛、头晕,精神紧张等症状。

灸百会穴可用艾柱灸法,使患者坐位,将艾娃置放在百会穴,然后从顶端点燃,当燃烧剩余1/3左右,病人开始感到热烫时,即用摄子将剩余的艾绒压灭或去掉,另换义化施灸,义巧的灸量单位是"壮",燃烧一个艾巧即为"一壮",灸量多少因人体质和病情而定,体质非常虚弱者,施灸量不宜太多,一般每次灸3~5壮,体质一般或较强者,每次可灸5~9壮。也可以使用隔葱灸:取葱白适量,捣烂如泥,放在百会穴上,上置艾柱施灸。一般可灸5~7壮,感到局部温热舒适,不觉觉灼痛痛为度;隔姜灸:把生姜(鲜者为好)切成约2~3mm厚的薄片,中间以针刺穿数孔,置于百会穴,上面放大艾柱灸之,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可用镊子子将姜片夹起,离开皮肤数秒钟,然后放下续灸。一柱燃尽,则换柱再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湿涧为度;隔附子饼灸:将附子切成2~3mm厚的薄片,或以附子末加黄酒做成药饼,中间刺穿数孔,置于百会穴,上面放艾柱灸之。如药饼变干,应换湿药饼再灸。

百会的艾条灸法最简单,将艾条点燃进行施灸,艾条灸又可分为固定灸、雀啄灸、回旋灸、实按灸。固定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约距2~4cm)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在百会穴一般施灸30分钟左右,每日1~2次。雀啄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百会穴,距离不固定,像麻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移动施灸,一般每次施灸30分钟,每日1~2次;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百会穴,不停地作回旋转动施灸,此种灸法面积较大。

单穴应用日日谈-百会(1)

黄国健《单方应用大全》

百会

【释名】本穴为督脉、足太阳之会。头为诸阳之会,为手足三阳、督脉、足厥阴交会之处,百病皆治,故名百会。

【异名】三阳五会、天满、泥丸宫、巅上。

【经属】督脉。

【定位解剖】正坐,在后发际中点上7寸处或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图002)。局部解剖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及额神经分支。

【功用主治】清脑醒神,益气升提,回阳固脱。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厥证,癫狂,痫证,脱肛,泄泻,痔疾,子宫下垂,胃下垂,久泄,小儿脑瘫等。

【现代研究】

(1)对血压有调整作用

对垂体性高血压有降压作用,对动物失血性休克有升压作用。

(2)可使大部分癫痫大发作的脑电图趋于规则化。百会又有退热作用,对免疫功能也有一定影响。对胃的分泌功能有一定影响。如用重手法针刺巴氏小胃、海氏小胃狗的“百会”穴,对肉粉、组织胺引起的胃液分泌有抑制作用。

(3)针刺百会对新生儿窒息有较好疗效。用电针救治呼吸衰竭患者也有一定疗效。

(4)艾灸百会也有矫正胎位的效应。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

【临床应用】

1.感冒

(1)郑某某,女,24岁。患流感,高热,头痛不止。服用解热镇痛药无效,针刺风池、大椎穴效果不明显。经用放射式针刺百会穴2次后痊愈。

治疗方法:用3根针同刺百会穴。中间一针沿皮透前顶穴(距百会穴前1.5寸处):另2针分别向两侧沿皮斜透左、右通天穴(距百会穴前1寸旁开1.5寸处)。进针1.5-2.5寸,中等刺激。留针5-15分钟,每天1次,2-3次为1疗程。〔尤勇.赤脚医生杂志.1977(9):22.〕

(2)崔某,女,1岁半。1985年4月初诊。感冒后流涕20余天,色清质稀量多,不发热,食欲尚可,二便正常。检查:发育可,精神欠佳,指纹淡而浮现。证属风寒留滞,清窍不利。治以温经散寒利窍。以回旋灸法艾灸百会穴,每天1次,每次5分钟。治疗1次症状明显减轻,3次而愈。〔高学礼.山东中医杂志.199110(4):25.〕

(3)韦某某,男,18天。患儿因肺炎于1985年12月28日入院。入院后经抗生素治疗,肺炎显著好转。1月2日准备出院,但因当天又患感冒,一连3天,鼻塞、打喷嚏,哭吵不止,每次吮乳亦因鼻塞而吵闹不停,经检查除鼻腔有少许清涕外,其它无异常。乃按感冒常规给予药物治疗2天,症状未见缓解,后又加稀释的滴鼻净滴鼻,当即通气,但数分钟后又鼻塞。遂改用灸法治疗。10分钟后鼻塞消失,夜能安睡,且能正常吮乳。2天后痊愈。

治疗方法:以艾条用温和灸法灸百会穴,为利于控制温度,防止烫伤患儿头皮,医者将食指及中指分别放置百会穴两旁,稍许分开,然后点然艾条温灸。以医者中、食指能耐受热度为宜。一般灸10分钟左右。〔龙锦.中医杂志.198728(8):53.〕

2.中暑

赵某某,男,24岁,战士。于夏季烈日下操练,忽感头痛、恶心、大汗、面色苍白,晕倒在地,四肢厥冷,神志不清。取百会穴,与皮肤呈15度角,向前进针2寸,施螺旋刮刺法重刺,患者渐渐神清而复常。〔张信.中医函授通讯.1983(1):41.〕

3.心悸

予旧患心悸,偶睹阴阳书,有云:“人身有四穴最应急,四百四病皆能治之。”百会盖其一也,因灸此穴而心悸愈。后阅《灸经》,此穴果主心烦惊悸,健忘无心力。〔历代针灸名家医案选注:46.〕

【备注】灸经即《黄帝明堂灸经》。

4.心动过速

向某某,男,78岁,医师。患心动过速30余年,劳累或精神刺激即发病。伴胸闷、心慌、肢冷、汗出、寒颤、脉细数,血压下降,甚至昏厥。每当出现此状,急用艾炷灸百会1壮,立刻心静肢温,诸证悉减,恢复正常。因多年来数次灸治,该患者头顶百会穴前后沿督脉约长6厘米一段已灸疤累累。1977年发作1次,未用灸治,在医院急救治疗10余天方好转。〔卢静.新疆中医药.1988(3):35.〕

5.高血压病

丁某某,男,50岁。主诉头晕、四肢倦怠。测血压24/16kPa(180/120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予以灸百会穴,艾炷如麦粒,每次3壮,间日1次。连灸3次后头晕消失,倦怠改善,血压降至22.7/ 13.3kPa  (170/100mmHg)。〔陈大中.上海中医药杂志.1955(10):33.〕

6.胃下垂

张某,男,56岁,退休工人。1988年3月21日初诊。纳谷不香、胃痛胀坠3年。食后脘闷,空腹隐痛,烦热嘈杂,气短懒言,大便虚秘,食生冷硬物及受寒、劳累后胃痛尤著,近1月发作较频,乃至不能操持家务。诊见:面色苍白,形体消瘦,表情痛楚,言语无力,舌淡苔白,脉弱,按之腹部平软,胃脘部中度压痛,肝脾未及。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胃空无潴留液,呈无力型,胃小弯位于双髂嵴联线下3厘米。诊断:胃下垂。辨证:中气下陷,脾胃虚寒。治以五倍子膏百会穴敷贴,用药1料后,告知敷贴5天后,突觉腹部脏器有上升感,随之饮食剧增,胃脘舒适,诸症若失。为巩固疗效,嘱服补中益气丸调整月余,追访至今如常人。

治疗方法:五倍子5g,蓖麻籽10粒捣烂如泥,空腹敷贴百会穴,胶布固定,每天3次,每次7分钟,7天为1疗程。疗效不显者可继用1疗程。〔贾士赛.山西中医.19917(6):22.〕

7.泄泻

一富翁久患腹泄,药不能愈。予厚灸百会数十壮,泻即止。〔历代针灸名家医案选注:18.〕

以上就是关于【学点中医-经穴心传】百会穴,诸阳之会,三阳五会,阳气最盛地全部的内容,如果想了解【学点中医-经穴心传】百会穴,诸阳之会,三阳五会,阳气最盛地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本文标签: 百会   督脉   泄泻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s://www.wanyaow.com/news/134167.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最近更新 | 网站地图 天气预报网| 传悦私服网| 美元汇率 |优学网

CopyRight 2022 www.wanyao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万药健康网 版权所有 | 冀ICP备20020072号

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oolse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