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文章正文

苦参多少钱一斤

作者:佚名

苦参,是一种豆科类的食材,它和一般豆科类食物不一样的是,它有着很高的药用功效。为豆科苦参属之亚灌木状木本植物,味道苦寒,可功效我心、肝及其肠胃。在亚洲地区常被做为药草及其功能食品做为应用,长达数几千年,常被应用于改进身心健康、消肿、治哮喘病、驱虫、抗氧自由基及其抑菌应用。但其黄酮具备毒性。关键功能为固元精,逐冷痹,暖丹田。中医学用以治疗肾虚胃脘痛,勃起障碍,小解频数,频繁遗精流精,腰膝冷痛,妇女气血孱弱打胎。另也被用来医治闭经后骨质疏松,白斑症及银屑病。

选址栽种。苦参适用自然环境工作能力强,可以在春夏秋三个时节栽种,尤其合适在中国的重庆市、贵州省、四川、湖北省等区域的山坡地来栽种。苦参的根部比较发达,深刻可实现60-80cm,因此在栽种苦参时,为了更好地提升苦参的产销量和质量,应挑选在土质富饶、松散、提灌性好的砂质土质中栽种。苦参耐涝性很差,若长期性处在涝田中,便会直接影响到苦参根茎的生长发育,比较严重时也会导致苦参根处烂掉,整株枯萎。

苦参是根茎多年生植物,生长周期较长,因此在栽种苦参时要先施脚底肥,基肥多挑选充足发酵的有机肥,1亩施用量为5000KG,并1亩添加50KG的磷肥。在施好基肥后要翻耕土壤层,使土壤和化肥充足混和,不但有益于苦参消化吸收土质中的化肥,松散的土壤层也有益于苦参根的迅速生长发育。苦参耐涝性较为差,为了避免苦参在多雨季节时易土地内没有立即排水管道危害苦参的生长发育,栽种苦参时最好起垄栽种。畦高在15-20厘米上下,四周挖好出水口,以便捷下完雨后立即排水管道。

针对栽种苦参,一般分成春天栽种和秋天栽种2个时节可以实际操作,春天栽种得话,一般在清明时节的前后左右就可以栽种,假如南方地区气侯非常温馨,可以合理的开展提早栽种,播种前还要留意土质的苗情是不是健全,假如土壤墒情不太好得话,栽种前最好是开展浇灌或是雨天后在开展栽种,秋天栽种的情况下,一般土壤层冻结前开展栽种,当春耕的苦参在秋天采摘的过程中就可以开展秋天栽种了,针对栽种苦参而言,栽种的时间段很重要,宜早不能迟。

在确认好栽种的时间段后,我们在栽种前必须开展田里翻耕的实际操作,虽然栽种苦参的土地不用非常好的土地,对土质没有多少的规定,能适用多种土壤层,可是针对土壤层浓厚,土层富饶的土质或是非常喜爱的,因此大家栽种苦参的土质最好是的沙质的土质或是粘土土壤层为好,在选定土壤层后,最好是提早开展土壤层深耕细作,深层最好是在30公分以上,随后让土壤层自然风化,随后在种植前土壤层里施用不低于1亩3000KG沤肥的有机肥,随后相互配合50KG的磷酸钾复合肥料,化肥和土壤层翻拌后做畦开展栽种,一般做1.2cm的高畦,畦宽35公分以内就可以。

中药苦参的功效和作用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苦参的功效和作用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苦参的功效和作用的功效与作用,这种食材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这种中药材在中医上运用已久,不仅仅有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的作用,不适量食用药材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以下是中药苦参的功效和作用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苦参的功效和作用的功效与作用1

1、抗菌消炎

药理学研究表明,苦参中的生物碱对细菌的呼吸和核酸代谢有抑制作用,对异质菌、变形菌、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所以临床上苦参有抗菌和消炎的作用,对痢疾细菌、妇科炎症有明显治疗作用。

2、抗肿瘤

研究发现苦参中含有可以抗癌的活性成分,临床试验证实苦参对多种癌细胞都有明显抑制作用。

3、镇痛安定

苦参有一定的稳定情绪的作用,单独使用时苦参中的总生物碱有镇痛效果;如果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比如阈剂量删除同时用镇痛效果更加明显。

4、平喘祛痰

临床上苦参也用于支气管炎症的治疗,因此它有祛痰和平喘的显著效果,同时对疾病本身也有治愈作用。

5、抗过敏

苦参中的苦参碱成分药用效果很多,因此除了抗肿瘤作用外,还有抗过敏的效果。苦参碱能减少体内过敏介质的释放,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6、驱虫

苦参的驱虫作用也是生物碱成分,可以麻痹寄生虫的神经系统,降低虫子的附着力和活力,将虫子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充当驱虫剂。

都知道是药三分毒的道理,所以作为药材苦参也有自己的食用禁忌,一起看看苦参的使用注意事项是什么吧?

脾胃虚寒和肠胃虚弱的患者禁用苦参。

药理试验发现苦参和藜芦同时食用会发生药理反应,所以苦参不能和藜芦同时用。

3长时间食用苦参对肾脏有损,所以肾虚、肝脏不好的人建议少用苦参。

4、苦参是有轻微毒性的药材,因此使用苦参要在医生的`建议下,用量过多的话很容易出现中毒反应。

作为药材苦参的有很多显著的功效作用,尤其是在抗菌消炎方面最为明显,临床试验已经证实苦参对多种细菌都有抑制和消灭作用,再有就是苦参抑制肿瘤的效果也很明显。不过苦参的毒性也不能忽视,所以不要自行购买苦参使用。

中药苦参的功效和作用的功效与作用2

1、苦参治面黑、干黯风刺:

苦参一斤,赤芍药、冬瓜子各四两,玄参二两。上为末,每服一钱;用手洗面上。(《普济方》)

2、苦参治痢疾:

陈苦参七两,粉甘草七两。碾为末。用姜一钱与陈茶一撮煎水,用煎药,大人服一钱,婴儿服三分至五分。(《众妙仙方》)

3、苦参治卒头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风:

苦参、桂、半夏等分。捣,下筛,苦酒和以涂痛则瘥。(《肘后方》)

4、苦参治血痢不止:

苦参炒焦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饮下。(《仁存堂经验方》)

5、苦参治梦遗食减:

苦参三两,白术五两,牡蛎粉四两。为末,用雄猪肚一具,洗净,砂罐煮烂,石臼捣和药,干则入汁,丸小豆大。每服四十丸,米汤下,日三服。(《保寿堂方》)

6、苦参治齿缝出血:

苦参一两,枯矾一钱。为末;日三揩之。(《普济方》)

7、苦参治嗜睡眠:

苦参三两,白术二两,大黄一两。捣末,蜜丸如梧子大,每食后服三十丸。(《医心方》)

8、苦参治谷胆,食毕头旋,心怫郁不安而发黄,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

苦参三两,龙胆一合。为末,牛胆丸如梧子大。以生麦汁服五丸,日三服。(《肘后方》)

9、苦参治小儿口疮:

苦参、黄丹、五倍子、青黛各等分;研为末,敷。(《外科理例》)

10、苦参治大小便不利:

苦参、滑石、贝齿各等分。上三味捣筛为散。每服饮下一匕,或煮葵根汁服之,弥佳。(《外台》)

11、苦参治中耳炎:

苦参1.5g,冰片0.3g,麻油(或用菜油)9g。将麻油煎沸,加入苦参,炸焦变黑捞出,稍冷加入冰片细粉,冷后使用。用时用药棉蘸尽耳内脓液,再用药油滴耳,每日2—3次。(南药《中草药学》)

12、苦参治赤白带下:

苦参二两,牡蛎一两五钱。为末,以雄猪肚一个,水三碗煮烂,捣泥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下。(《积善堂经验方》)

13、苦参治白癜风治瘰疬结核:

苦参四两捣末,牛膝汁丸如绿豆大。每暖水下二十丸;日服。(张文仲《备急方》)

14、苦参治鼠漏诸恶疮:

苦参二斤,露蜂房二两,曲二斤。水三斗,渍药二宿,去滓。黍米二升,酿熟稍饮,日三。一方加猬皮更佳。(《肘后方》)

1、苦参治疗小便不利:

苦参浴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小便不利,灼热涩痛。尤其对妇女因妊娠而引起的小便不利,配合服用苦参汤剂效果更加。

2、苦参治疗带下阴痒:

对妇女带下色黄,以及男性阴肿阴痒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3、苦参治疗湿疹疥癣。

苦参浴能够清除下焦湿热,并且杀虫止痒,对湿疹疥癣引起的皮肤瘙痒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4、 苦参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用苦参,苦参反藜芦,不宜与藜芦同用。

苦参的功效与作用(2)

……

治疗自身免疫病

苦参一药,我们临床较多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引起的皮疹、红斑,皮肤、口腔、阴部溃疡,眼炎,血管炎,蛋白尿、转氨酶、肌酶、球蛋白升高,淋巴结肿大等,是一味重要的免疫抑制药。其药力和副作用比环磷酰胺、氨甲蝶呤等免疫抑制药要弱。治疗皮疹、红斑、瘙痒与生地、地肤子、白鲜皮等同用。治疗血管炎、蛋白尿与生地、丹皮、接骨木、落得打等同用。治疗白塞病,眼炎,口腔、阴部溃疡与徐长卿、土茯苓、焦决明等同用。

抗癌

苦参有细胞毒作用,能抑制细胞增殖,是一味重要的抗癌中草药,可与七叶一枝花、南星、半夏等同用。其抗癌的作用机制类似丝裂霉素,但药力和副作用远远不如丝裂霉素。 治疗大便脓血大便脓血症状可由感染性、免疫性、恶性三种不同性质的疾病所引起,其治疗方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苦参对三种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苦参也用于治疗真菌,与蛇床子等同用,以外洗为好。

治疗肝炎和心肌炎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有湿热瘀滞、肝气郁结、肝脾两虚等情况,治疗肝炎的重要药物苦参碱是从山豆根中提取的,苦参所含的是苦参碱的衍生物。苦参水煎服能治疗肝炎,降低转氨酶,HBsAg、HBeAg转阴和HBV-DNA滴度下降是一味重要的中药。但单味使用是不够的,还需与疏泄肝郁和养肝健脾等法结合。与柴胡、郁金、黄芩、女贞子、甘草等同用。苦参也能治疗心肌炎、早搏、T波改变等,与生晒参、玉竹等同用。

治疗细菌性痢疾

无论是口服还是注射,苦参对细菌性痢疾都有疗效。

治疗急性肠胃炎

医学研究表明,苦参可用于治疗急性肠胃炎。

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等

苦参可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性结合膜炎、急性乳腺炎、牙周炎、外科感染和疖肿、肾盂肾炎、急性气管炎、急性淋巴结炎等10余种急性炎症性疾病。此外,对结肠炎、胆囊炎、膀胱炎及其它炎症也有一定疗效。

治疗带下阴痒

苦参对妇女带下色黄,以及男性阴肿阴痒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治疗湿疹疥癣

苦参能够清除下焦湿热,并且杀虫止痒,对湿疹疥癣引起的皮肤瘙痒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治疗小便不利

苦参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小便不利,灼热涩痛。尤其对妇女因妊娠而引起的小便不利,配合服用苦参汤剂效果更加。

苦参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用。

反藜芦,不宜与藜芦同用。

《本草经集注》;"玄参为之使。恶贝母、漏芦、菟丝子。反藜芦。"

《医学入门》:"胃弱者慎用。"

《本草经疏》:"久服能损肾气,肝、肾虚而无大热者勿服。"

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中毒后出现流涎、步伐不整、呼吸、脉搏急速、惊厥,最后因呼吸停止死亡。

解救方法:未出现惊厥时可洗胃和导泻;内服蛋清,鞣酸或浓茶;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惊厥时肌肉注射苯巴比妥等解痉剂;呼吸障碍时用呼吸兴奋剂。

苦参的食用方法

(一)苦参的炮制

苦参片。来货为片子除去杂质,不洁者洗净,过大者润软改刀,干燥;

如为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芦头须根,大小分档,洗净,润透,切成6~10mm厚片,干燥。苦参炭。取净苦参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喷洒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

《雷公炮炙论》:"凡使苦参,先需用糯米浓泔汁浸一宿,上有腥秽气并在水面上浮,并须重重淘过,即蒸,从巳至申出,晒干细锉用之。"

(二)苦参的食用方法

煎煮泡浴法

将苦参50克放入到水中煎煮30分钟,待水温降至适宜温度时浸浴全身。

苦参熏洗浴

将苦参液趁热熏洗患处,并用毛巾蘸水热敷。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苦参浴足

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苦参坐浴

治疗妇科带下瘙痒、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和各种便血疾病,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三)苦参的附方

治血痢不止:苦参炒焦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饮下。(《仁存堂经验方》)

治痔漏出血,肠风下血,酒毒下血:苦参(切片,酒浸湿,蒸晒九次为度,炒黄为末,净)一斤,地黄四两(酒浸一宿,蒸熟,捣烂)。加蜂蜜为丸。每服二钱,白滚汤或酒送下,日服二次。(《外科大成》苦参地黄丸)

治谷疸,食毕头旋,心怫郁不安而发黄,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苦参三两,龙胆一合(末)。牛胆丸如梧子。以生姜汁服五丸,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治赤白带下:苦参二两,牡蛎一两五钱。为末,以雄猪肚一个,水三碗煮烂,捣泥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下。(《积德堂经验方》)

治下部疮漏:苦参煎汤,日日洗之。(《仁斋直指方》)

治大肠脱肛:苦参、五倍子、陈壁土等分。煎汤洗之,以木贼末敷之。(《医方摘要》)

治心肺积热,肾脏风毒攻于皮肤,时生疥癞,瘙痒难忍,时出黄水,及大风手足烂坏,眉毛脱落,一切风疾:苦参三十二两,荆芥(去梗)十六两。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好茶吞下,或荆芥汤下,食后服。(《局方》苦参丸)

治漏脓肥疮,脓窠疮,腊梨头,遍身风癞,瘾疹疥癣,瘙痒异常,麻木不仁,诸风手足酸痛,皮肤破烂,阴囊痒极,并归人阴痒、湿痒:苦参一斤(为末),鹅毛(香油炒存性)六两。黄米糊丸,朱砂为衣。茶汤送下,日进二次。或随病作散擦或洗、贴。(《王秋泉家秘》神功至宝丹)

治瘰疬:苦参四两,捣末,生牛膝和丸如梧子。食后暖水下十丸,日三服。(《随身备急方》)

治鼠瘘诸恶疮:苦参二斤,露蜂房二两,曲二斤。水三斗,渍药二宿,去滓,黍米二升,酿熟梢饮,日三。一方加猬皮,更佳。(《补缺肘后方》)

治汤熨火烧疼痛:苦参不以多少,为细末,用香油调搽。(《卫生宝鉴》绿白散)

治旋耳疮(又名月蚀疮)初起在耳轮上或耳后,耳垂处发一黄色米粒样疙瘩,周围发红,顶白透脓,奇痒难忍,破后脓水外溢,蔓延传染,不几日耳前后成为一片,脓水淋漓,此疮小儿最易传染:苦参、黄柏各五钱,苍术、海螵蛸各三钱。各研极细,和匀。用温开水调敷患部,每日早晚各换药一次。(《浙江中医杂志》(6):27,1958)

治齿缝出血:苦参一两,枯矾一钱。为末,日三揩之。(《普济方》)

治毒热足肿作痛欲脱者:苦参煮酒渍之。(《姚僧坦集验方》)

上一页 全文完(共 17778 字) 内容

苦参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出处】《本经》

【拼音名】Kǔ Shēn

【别名】 苦骨(《纲目》),川参(《贵州民间方药集》),凤凰爪(《广西中兽医药植》),牛参(《湖南药物志》)。

【来源】 为豆种植物苦参的根。春、秋采收,以秋采者为佳。挖出根后,去掉根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鲜根切片晒乾,称苦参片。

【原形态】

苦参,又名:水槐(《本经》),地槐、菟槐、骄槐、白茎、虎麻、岑茎、禄白、陵郎(《别录》),野槐(《纲目》),山槐子、白萼。

亚灌木,高50~120厘米。根圆柱状,外皮黄色。茎枝草本状,绿色,具不规则的纵沟,幼时被黄色细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下具线形托叶;叶片长20~25厘米,叶轴上被细毛;小叶5~21枚,有短柄,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圆形或钝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全缘。总状花序顶生,长10~20厘米,被短毛;苞片线形;花淡黄白色;萼钟状,稍偏斜,先端5裂;花冠蝶形,旗瓣较其他的花瓣稍长,先端近圆形;雄蕊10,花丝离生,仅基部愈合;雌蕊1,子房上位,子房柄被细毛,花柱纤细,柱头圆形。荚果线形,先端具长喙,成熟时不开裂。种子通常3~7枚,种子间有缢缩,黑色,近球形。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平原、路旁、沙质地和红壤地的向阳处。我国各地皆有分布。全国各地均产,以山西、湖北、河南、河北产量较大。

【性状】干燥根呈圆柱形,长10~30厘米,直径1~2.4厘米。表面有明显纵皱,皮孔明显突出而稍反卷,横向延长。栓皮很薄,棕黄色或灰棕色,多数破裂向外卷曲,易剥落而显现黄色的光滑皮部。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粗纤维状。横断面黄白色,形成层明显。气刺鼻,味极苦。苦参片为斜切的薄片,形状大小不一,斜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5厘米,宽1~1.5厘米,厚约2~5毫米。质坚硬,切面淡黄白色,有环状年轮,木质部作放射纹。以整齐、色黄白、味苦者为佳。

【化学成份】根含多种生物碱:d-苦参碱、d-氧化苦参碱、槐花醇l-臭豆碱、l-甲基金雀花碱、l-穿叶赝靛碱及槐果碱。还含黄酮类:黄腐醇、异黄腐醇、3,4′,5-三羟-7-甲氧-8-异戊烯基黄酮、8-异戊烯基山柰酚等。茎、叶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苦参煎剂及其中所含之苦参碱给兔口服或注射,皆可产生利尿作用,尿量增加前即有盐分排出之增多。但实验中所用家兔之数目较少,又未叙述饮水控制之情况,因而有人认为需进一步研究。

2抗病原体作用

煎剂在试管中,高浓度(1:100)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煎剂(8%)、水浸剂(1:3)在体外对某些常见的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醇浸膏在体外尚有抗滴虫作用,强度弱于黄连,而与蛇床子相近。

3其他作用

苦参碱注射于家兔,发现中枢神经麻痹现象,同时发生痉挛,终则呼吸停止而死。注射于青蛙,初呈兴奋,继则麻痹,呼吸变为缓慢而不规则,最后发生痉挛,以致呼吸停止而死;其痉挛的发作,恐系起因于脊髓反射的亢进。对家兔的最小致死量为0.4克/公斤。

【炮制】

拣净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土,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

苦,寒。

1《本经》:味苦,寒。

2《别录》:无毒。

3《本草从新》:大苦,大寒。

【归经】

入肝、肾、大肠、小肠经。

1张元素:少阴肾经。

2《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胃、大肠、肝、肾四经。

3《本草新编》:入心、肺,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杀虫。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烫伤。外治滴虫性 *** 炎。

1《本经》: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2《别录》: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亦,疗恶疮下部匿,平胃气,令人嗜食。

3陶弘景:恶病人酒渍饮之,患疥者服亦除,盖能杀虫。

4《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肌烦燥生疮,赤癞眉脱,主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除体闷,治心腹积聚。

5《唐本草》:治胫酸,疗恶虫。

6《日华于本草》:杀疳虫。炒带烟出为末,饭饮下,治肠风下血并热痢。

7《珍珠囊》:去湿。

8《滇南本草》:凉血,解热毒,疥癞,脓窠疮毒。疗皮肤瘙痒,血风癣疮,顽皮白屑,肠风下血,便血。消风,消肿毒,痰毒。

9《本草从新》:燥湿,胜热,治梦遗滑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

1《本草经集注》;玄参为之使。恶贝母、漏芦、菟丝子。反藜芦。

2《医学入门》:胃弱者慎用。

3《本草经疏,:久服能损肾气,肝、肾虚而无大热者勿服。

【贮藏】置干燥处。

【附方】

1治血痢不止:苦参炒焦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饮下。(《仁存堂经验方》)

2治痔漏出血,肠风下血,酒毒下血:苦参(切片,酒浸湿,蒸晒九次为度,炒黄为末,净)一斤,地黄四两(酒浸一宿,蒸熟,捣烂)。加蜂蜜为丸。每服二钱,白滚汤或酒送下,日服二次。(《外科大成》苦参地黄丸)

3治谷疸,食毕头旋,心怫郁不安而发黄,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苦参三两,龙胆一合(末)。牛胆丸如梧子。以生姜汁服五丸,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4治赤白带下:苦参二两,牡蛎一两五钱。为末,以雄猪肚一个,水三碗煮烂,捣泥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下。(《积德堂经验方》)

5治下部疮漏:苦参煎汤,日日洗之。(《仁斋直指方》)

6治大肠脱肛:苦参、五倍子、陈壁土等分。煎汤洗之,以木贼末敷之。(《医方摘要》)

7治心肺积热,肾脏风毒攻于皮肤,时生疥癞,瘙痒难忍,时出黄水,及大风手足烂坏,眉毛脱落,一切风疾:苦参三十二两,荆芥(去梗)十六两。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好茶吞下,或荆芥汤下,食后服。(《局方》苦参丸)

8治漏脓肥疮,脓窠疮,腊梨头,遍身风癞,瘾疹疥癣,瘙痒异常,麻木不仁,诸风手足酸痛,皮肤破烂,阴囊痒极,并归人阴痒、湿痒:苦参一斤(为末),鹅毛(香油炒存性)六两。黄米糊丸,朱砂为衣。茶汤送下,日进二次。或随病作散擦或洗、贴。(《王秋泉家秘》神功至宝丹)

9治瘰疬:苦参四两,捣末,生牛膝和丸如梧子。食后暖水下十丸,日三服。(《随身备急方》)

十治鼠瘘诸恶疮:苦参二斤,露蜂房二两,曲二斤。水三斗,渍药二宿,去滓,黍米二升,酿熟梢饮,日三。一方加猬皮,更佳。(《补缺肘后方》)

⑾治汤熨火烧疼痛:苦参不以多少,为细末,用香油调搽。(《卫生宝鉴》绿白散)

⑿治旋耳疮(又名月蚀疮)初起在耳轮上或耳后,耳垂处发一黄色米粒样疙瘩,周围发红,顶白透脓,奇痒难忍,破后脓水外溢,蔓延传染,不几日耳前后成为一片,脓水淋漓,此疮小儿最易传染:苦参、黄柏各五钱,苍术、海螵蛸各三钱。各研极细,和匀。用温开水调敷患部,每日早晚各换药一次。(《浙江中医杂志》(6):27,1958)

⒀治齿缝出血:苦参一两,枯矾一钱。为末,日三揩之。(《普济方》)

⒁治毒热足肿作痛欲脱者:苦参煮酒渍之。(《姚僧坦集验方》)

【各家论述】

1《纲目》: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治风杀虫。惟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张从正亦云,凡药皆毒也,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则五味各归其脏,必有偏胜气增之患,诸药皆然,学者当触类而长之可也,至于饮食亦然。又按《史记》云,太仓公淳于意医齐大夫病龋齿,灸左手阳明脉,以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慎风,五、六日愈,此亦取其去风气湿热杀虫之义。

2《本草经百种录》: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近。但黄连似去心脏之火为多,苦参似去心腑小肠之火为多,则以黄连之气味清,而苦参之气味浊也。按补中二字,亦取其苦以燥脾之义也。

3《本草正义》:苦参,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其功效与芩、连、龙胆皆相近,而苦参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较之芩、连力量益烈。近人乃不敢以入煎剂,盖不特畏其苦味难服,亦嫌其峻厉而避之也。然毒风恶癞,非此不除,今人但以为洗疮之用,恐未免因噎而废食耳。

【临床应用】

1治疗细菌性痢疾

一口服法:50%浓煎剂,每次20~30毫升,日服3次。或用苦参2两,加水400毫升煎成200毫升,每日2次分服,7~10天为一疗程。亦可用含生药0.5克的片剂,每次2~4片,日服4次。二注射法:50%注射液肌肉注射2~4毫升,早晚各1次;静脉点滴4~8毫升,加10%葡萄糖液500毫升稀释。常用作口服煎剂的辅助治疗。三 *** 法:50%煎剂100毫升(内加0.25%普鲁卡因10~20毫升),每晚一次保留 *** ,7~10天为一疗程。用于口服煎剂后症状好转而肠道病理改变恢复不明显的病例。四敷脐法:用苦参粉8~10克,以温水调成稠糊状,做饼敷脐部,盖以油纸或纱布,用绷带固定。每日1~2次。据数百例临床观察,口服煎剂或外用敷脐治疗急性菌痢的治愈率均在85%以上。平均治愈日数在1周左右,尤以临床症状改善较快。煎液对慢性迁延性菌痢,特别是胃肠功能

苦参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2 《肘后方》卷二:苦参汤 2.1 处方2.2 制法2.3 功能主治2.4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2.5 注意2.6 备注2.7 摘录 3 《疡科心得集》引《大全》:苦参汤 3.1 处方3.2 功能主治3.3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3.4 注意3.5 摘录 4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苦参汤 4.1 处方4.2 制法4.3 功能主治4.4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4.5 摘录 5 《千金》卷五:苦参汤 5.1 处方5.2 功能主治5.3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5.4 摘录 6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外台》卷七:苦参汤 6.1 处方6.2 功能主治6.3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6.4 摘录 7 《家庭治病新书》:苦参汤 7.1 处方7.2 功能主治7.3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7.4 摘录 8 《麻科活人》卷四:苦参汤 8.1 处方8.2 功能主治8.3 摘录 9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苦参汤 9.1 处方9.2 制法9.3 功能主治9.4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9.5 摘录 10 《济生》卷八:苦参汤 10.1 处方10.2 功能主治10.3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10.4 摘录 11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苦参汤 11.1 处方11.2 功能主治11.3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11.4 摘录 12 《婴童百问》卷八:苦参汤 12.1 苦参汤的别名12.2 处方12.3 制法12.4 功能主治12.5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12.6 摘录 13 《治疹全书》卷下 13.1 方名13.2 组成13.3 主治13.4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 14 《圣惠》卷六十 14.1 方名14.2 组成14.3 主治14.4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14.5 制备方法 15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千金》卷十 15.1 方名15.2 组成15.3 主治15.4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15.5 用药禁忌15.6 各家论述 16 《金匮》卷上 16.1 方名16.2 组成16.3 主治16.4 各家论述16.5 附注 17 《疡科心得集·补遗》引《大全》 17.1 方名17.2 组成17.3 主治17.4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17.5 用药禁忌17.6 附注 18 《医学心悟》卷三 18.1 方名18.2 组成18.3 功效18.4 主治18.5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 19 《准绳·疡医》卷五 19.1 方名19.2 组成19.3 主治19.4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19.5 制备方法 20 《外科正宗》卷四 20.1 方名20.2 组成20.3 主治20.4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20.5 用药禁忌 21 《普济方》卷三○一 21.1 方名21.2 组成21.3 主治21.4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 22 《眼科龙木集》卷七 22.1 方名22.2 组成22.3 主治22.4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苦参汤 1 拼音

kǔ shēn tāng

2 《肘后方》卷二:苦参汤 2.1 处方

苦参9克 黄芩6克 生地黄24克

2.2 制法

上三味,哎咀。

2.3 功能主治

治热病,五六日以上热不除者。

2.4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800毫升,煎取300毫升,适寒温服100毫升,日再服。

2.5 注意

忌芜荑。

2.6 备注

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备急千金要方》卷十补。

2.7 摘录

《肘后方》卷二

3 《疡科心得集》引《大全》:苦参汤 3.1 处方

苦参 蛇床子 白芷 金银花 野菊花 黄柏 地肤子 大菖蒲

3.2 功能主治

治一切疥癞疯癣。

3.3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

用河水煎汤,临洗入4~5枚猪胆汁,洗二至三次可愈。

3.4 注意

忌食发物,及吹风。

3.5 摘录

《疡科心得集》引《大全》

4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苦参汤 4.1 处方

苦参1两,槐白皮(锉)2两,熊胆半两(研)。

4.2 制法

上除熊胆外为粗末。

4.3 功能主治

伤寒后(匿虫)疮。

4.4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入熊胆末半钱匕,搅匀,空心温服。下部有疮者更灌下部。

4.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5 《千金》卷五:苦参汤 5.1 处方

苦参8两,地榆3两,黄连3两,王不留行3两,独活3两,艾叶3两,竹叶2升。

5.2 功能主治

小儿周身上下百疮不愈。

5.3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3斗,煮取1斗。以浴儿疮上,浴讫敷黄连散。

5.4 摘录

《千金》卷五

6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外台》卷七:苦参汤 6.1 处方

苦参2两,龙胆2两,升麻3两,栀子3两。

6.2 功能主治

暴得心腹痛如刺。

6.3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

苦酒5升,煮取2升,分2服。当大吐乃愈。

6.4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外台》卷七

7 《家庭治病新书》:苦参汤 7.1 处方

苦参5钱,蜀椒1钱5分,川柏1钱5分,地肤子3钱。

7.2 功能主治

风湿浸淫血脉,致生疮疥,瘙痒不绝者。

7.3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7.4 摘录

《家庭治病新书》

8 《麻科活人》卷四:苦参汤 8.1 处方

苦参、大风子(去壳)、荆芥、防风、白芷、独活、何首乌(乌豆水煮干)、白附子(乌豆水煮干)、威灵仙、胡麻仁、北全蝎(糯米炒)、僵蚕(姜汁蒸)、白蒺藜(炒,去刺)、牛蒡子(炒)、生姜(一方无独活,又一方有甘草)。

8.2 功能主治

麻后疮。

8.3 摘录

《麻科活人》卷四

9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苦参汤 9.1 处方

苦参1两,青葙子1两,甘草(炙,锉)半两,熊胆(研)半两。

9.2 制法

上除熊胆外为粗末。

9.3 功能主治

疳(匿虫)蚀下部。

9.4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入胆半分,搅和,空心顿服,日午再煎服之。

9.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10 《济生》卷八:苦参汤 10.1 处方

苦参、蛇床子、白矾、荆芥穗各等分

10.2 功能主治

疥疮。

10.3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

上煎汤。放温洗。

10.4 摘录

《济生》卷八

11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苦参汤 11.1 处方

大黄1两,苦参1两,赤芍药1两,黄柏2两,蛇床子2两,菝葜4两。

11.2 功能主治

小儿遍体生疮。

11.3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用1两,水3升,煎10余沸,去滓,通手洗之。

11.4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12 《婴童百问》卷八:苦参汤 12.1 苦参汤的别名

苦参散

12.2 处方

枳壳、黄连、大黄、甘草、荆芥、苦参、赤芍药、黄芩各等分。

12.3 制法

上锉散。

12.4 功能主治

小儿脱肛并痔。

12.5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

苦参散(《保婴撮要》卷十四)。

12.6 摘录

《婴童百问》卷八

13 《治疹全书》卷下13.1 方名

苦参汤

13.2 组成

苦参、荆芥、黄柏、赤芍、归尾、银花、石菖蒲、何首乌各等分。

13.3 主治

疹出不能敛,血死肌表,色变青黑,久则身热发肿,其青黑之色,从外溃烂,脓水淋漓,痛痒不常者。

13.4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

煎汤洗之。

14 《圣惠》卷六十14.1 方名

苦参汤

14.2 组成

苦参1两,桃白皮3分,槐白皮3分。

14.3 主治

疳(匿虫),上唇内生疮如粟,口中懊涩,面色枯白,好睡体重,虫蚀五脏。

14.4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3大盏,煎至2盏,去滓,食前分3次温服。

14.5 制备方法

上锉细。

15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千金》卷十15.1 方名

苦参汤

15.2 组成

苦参2两,黄芩2两,生地黄半斤。

15.3 主治

伤寒时气温病56日以上者。

15.4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

水8升,煮取1升,分再服,或吐下毒则愈。

15.5 用药禁忌

忌芜荑。

15.6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伤寒、温病截然两途,凡医但见壮热、头疼,概行发散,信手杀人,曷知温病是久伏少阴之邪,得春时温暖之气蕴化,湿从内发外,故用苦参搜逐肾家久伏之邪,取其苦燥湿寒除热,若五六日后,热交营分,彻外壮热,即加生地以清血脉之邪,黄芩以泄肌肤之热,较之初发,浅深不同,又非一味苦参可治也。

16 《金匮》卷上16.1 方名

苦参汤

16.2 组成

苦参。

16.3 主治

狐惑病,蚀于下部,咽干。阴肿、阴痒、疥癞。

16.4 各家论述

①《金匮要略论注》:下部毒盛,所伤在血而咽干,喉属阳,咽属阴也,药用苦参熏洗,以去风热而杀虫也。②《金匮要略释义》:用苦参汤熏洗前阴病处,除湿热以治其本,则咽干自愈。

16.5 附注

《兰台规范》本方用苦参一升,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一日三次。

17 《疡科心得集·补遗》引《大全》17.1 方名

苦参汤

17.2 组成

苦参2两,蛇床子、白芷、金银花、野菊花、黄柏、地肤子、大菖蒲。

17.3 主治

一切疥癞风癣。

17.4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

用河水煎汤,临洗入猪胆汁45枚,洗23次全愈。

17.5 用药禁忌

宜避风,忌发物。

17.6 附注

方中除苦参外,余药用量原缺。

18 《医学心悟》卷三18.1 方名

苦参汤

18.2 组成

苦参1钱5分,生地2钱,黄柏5分,当归1钱,秦艽1钱,蒡子1钱,赤芍1钱,白蒺藜1钱,丹参1钱,丹皮1钱,银花1钱,贝母1钱,甘菊3钱。

18.3 功效

清湿热,祛风邪。

18.4 主治

疠风,肌肉生虫,白屑重迭,瘙痒顽麻,甚则眉毛脱落,鼻柱崩坏。

18.5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9 《准绳·疡医》卷五19.1 方名

苦参汤

19.2 组成

地榆5两,桃皮5两,苦参5两。

19.3 主治

瘑疮。

19.4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2斗煮,滤去滓,稍温,每日1度洗之。

19.5 制备方法

上锉细。

20 《外科正宗》卷四20.1 方名

苦参汤

20.2 组成

苦参4两,大菖蒲2两。

20.3 主治

痤疿疮作痒,抓之又疼,坐如糠稳,难以安睡。

20.4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

河水5瓢,同煮数滚,添水2瓢,盖片时,临洗和入公猪胆汁45枚,淋洗患上。不23次全愈。

20.5 用药禁忌

愈后避风,忌食发物。

21 《普济方》卷三○一21.1 方名

苦参汤

21.2 组成

槐皮、苦参、黄柏、香薷。

21.3 主治

阴囊下湿痒疮。

21.4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

煮汁洗之。

22 《眼科龙木集》卷七22.1 方名

苦参汤

22.2 组成

苦参半两,地骨皮半两,丹参3钱,乳香3钱(另研)。

22.3 主治

眼常见黑花如绳牵者。

22.4 苦参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钟半,煎至1钟,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古籍中的苦参汤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五]疥

开取出冷。入雄黄、蛇床子末、轻粉和匀成青。先用苦参汤温洗,却以药擦疮疥上,神效。白矾散治一切疥。白...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二]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

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注】狐惑,牙疳、下...

《寿世保元》:[卷十单品杂治]苦参治验

。每坛用半斤。有疮。用一斤。每坛用酒十五壶。一苦参汤齐大夫病龋齿。仓公为之作苦参汤。日漱三升。五六...

《外科正宗》:[卷之四杂疮毒门]痤痱疮第八十八

身草刺,此因热体见风毛窍所闭。宜服消风散,洗用苦参汤;甚者皮损,匝匝成疮,以鹅黄散软绢帛蘸药扑之。...

《秘传眼科龙木论》:[附·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七十二问

皂角苦参丸简介

目录 1 拼音2 处方3 制法4 功能主治5 皂角苦参丸的用法用量6 注意7 摘录8 《金鉴》卷七十三 8.1 组成8.2 主治8.3 皂角苦参丸的用法用量8.4 制备方法8.5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皂角苦参丸 1 拼音

zào jiǎo kǔ shēn wán

2 处方

苦参500克 荆芥375克 白芷 大风子肉 防风各180克 大皂角 川芎 当归 何首乌(生)大胡麻 枸杞子 牛蒡子(炒)威灵仙 全蝎 白附子 蒺藜(炒,去刺)独活 川牛膝各150克 草乌(汤泡,去皮)苍术(米泔水浸,炒)连翘(去心)天麻 蔓荆子 羌活 青风藤 甘草 杜仲(酥炙)各90克 白花蛇(切片,酥油炙黄)缩砂仁(炒)各60克 人参30克

3 制法

上药研细末,醋打老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4 功能主治

治粟疮作痒,年深日久,肤如蛇皮者。

5 皂角苦参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饭前、后用温酒送下。

6 注意

服药期间,避风,忌口。

7 摘录

《医宗金鉴》卷七十三

8 《金鉴》卷七十三8.1 组成

苦参1斤,荆芥12两,白芷6两,大风子肉6两,防风6两,大皂角5两,川芎5两,当归5两,何首乌(生)5两,大胡麻5两,枸杞子5两,牛蒡子(炒)5两,威灵仙5两,全蝎5两,白附子5两,蒺藜(炒,去刺)5两,独活5两,川牛膝5两,草乌(汤泡,去皮)3两,苍术(米泔水浸,炒)3两,连翘(去心)3两,天麻3两,蔓荆子3两,羌风3两,青风藤3两,甘草3两,杜仲(酥炙)3两,白花蛇(切片,酥油炙黄)2两,缩砂仁(炒)2两,人参1两。

8.2 主治

粟疮作痒,年久肤如蛇皮者。

8.3 皂角苦参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饮食前后温酒送下。

8.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醋打老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8.5 用药禁忌

避风,忌口。

古籍中的皂角苦参丸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发无定处]粟疮作痒

外敷二味拔毒散。若年深日久肤如蛇皮者,宜常服皂角苦参丸,外用猪脂油二两,苦杏仁一两捣泥,抹之自效。...

《外科心法要诀》:[卷十三发无定处(中)]粟疮作痒

敷二味拔毒散。若年深日久,肤如蛇皮者,宜常服皂角苦参丸,外用猪脂油二两、苦杏仁一两捣泥,抹之自效。...

《本草简要方》:[卷之六木部二]皂荚

前苦楝根煎汤下。治痔漏。或痛或痒。时有脓血。皂角苦参丸。大皂角五两。苦参一斤。荆芥十二两。白芷大枫...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膝部]人面疮

山药白芷荆芥防风白附子川芎山栀(生)何首乌白蒺藜皂角川乌(炮)黄耆赤芍独活羌活(各五钱)草乌(炮,一...

《外科心法要诀》:[卷十膝部]人面疮

以上就是关于苦参应该怎么种?苦参种植技术及价格行情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如果想了解苦参应该怎么种?苦参种植技术及价格行情是什么?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本文标签: 苦参   用量   用法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s://www.wanyaow.com/news/130403.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最近更新 | 网站地图 天气预报网| 传悦私服网| 美元汇率 |优学网

CopyRight 2022 www.wanyao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万药健康网 版权所有 | 冀ICP备20020072号

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oolse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