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文章正文

羧氨基葡聚多糖钠?r格多少

作者:佚名

羧氨基葡聚多糖钠生物胶体液,属于壳聚糖类衍生物,为无色或微黄色澄明液体,无悬浮物及沉淀、无自然分层,PH值5.5-7.5,以氨基葡萄糖计含量为345无菌型,经灭菌,热源检查符合要求。安装量不同有250ml、100ml、80ml、60ml、50ml、30ml、10ml、8ml、5ml、3ml规格。

[使用范围]

医用生物胶体。无菌、无热源、无细胞毒、无至敏、无刺激性。用于人体皮肤、粘膜、结膜、组织创面、烧伤、冻伤、外伤。具有保护组织生物活性,保护组织t-PA活性,减少渗出,缓和刺激,润滑隔离及生物屏障作用,促进上皮、组织创面完全性修复。外用,喷涂,湿敷,冲洗。

[注意事项、警示、提示性说明]

本品无菌,开启后应立即一次性使用(以免受到污染)。使用(倾倒)时应当注意瓶口不被污染,必要时应对瓶口进行消毒。使用前检查包装的完整性、瓶口的密封性,标签脱落、字迹污损不能辨认、瓶盖松动、有异物、混浊、瓶壁有裂痕、悬浮物时不得使用。本品不得用于静脉输注。

[禁忌症] 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与禁忌。但应有个体差异的意识。

[使用方法] 使用前应仔细阅读[注意事项、警示、提示性说明]。

本品对组织有直接的表面性作用,不产生全身效应。 直接冲洗、喷涂或用无菌纱布浸润本品覆盖、涂搽、湿敷使用方式的选择,依具体情况与医生经验确定。以浸润、润湿整个区域为量,一般每次50ml--250ml。

1. 体表及面部使用:

直接喷涂湿敷,能使其皮肤柔滑健康。妆前妆后皮肤不适、局部痛痒可用其涂搽、湿敷局部,湿敷时每次10-20分钟。

外阴、阴道深部清洗保护时,用带有长柄的喷雾器深入,按压喷嘴活塞喷入使其湿润。也可用于老年性阴道黏膜保护,必要时使用1次。

2. 眼部:灌入洗眼壶,滴或冲洗之用。 一般用于冲洗异物。 结膜、角膜的异物除去后使用可保护结膜、角膜缓解刺激。 对疲劳引起的眼干涩有缓解作用。

3. 烧伤、烫伤、冻伤:如有大量分泌物时应先清创,然后用3层无菌棉纱浸润本品覆盖创面后包扎,1-3日更换一次敷料。 也可以用单层浸湿的棉纱覆盖局部(半暴露),用注射器或喷雾器润湿局部,1-3次/日,必要时多次。

4.不健康的肉芽创面: 灰暗、萎缩、分泌物多的不健康肉芽创面,用本品浸润无菌棉纱湿敷,1-3日更换一次敷料。待肉芽颗粒红嫩饱满,触之出血时即可植皮。

5.植皮,供皮区:补皮或取皮后,用本品浸湿4-6层无菌纱布覆盖植皮、供皮部位,再用无菌纱垫加压包扎。

6. 大型皮瓣移植:受皮区在移植前至少在1-3日内用本品浸润无菌纱布4-6层湿敷,每日更换一次。移植后用本品浸湿无菌棉纱4-6层覆盖,加棉垫包扎。

7.间皮、浆膜:用本品浸润棉纱湿敷、保护间皮组织浆膜、关节面、肌腱、鞘膜。冲洗润湿表面,可使间皮组织的润滑性大为提高,保护其t-PA 活性,阻止病理性机化,促进间皮组织完全性修复。

“术尔泰”有哪六大功能?

[通用名/商品名] 术尔泰/羧氨基葡聚多糖钠生物胶体液

[产品规格] 250ml/100ml/50ml/瓶

[批准文号] 晋药监械(准)字2008第2640016号

[招商区域] 湖南省各地市、县

[六大功能] 1.保护组织活性2.润滑表面预防粘连3.阻碍微生物侵袭4.提高植皮成活率5.减少渗出与疼痛6.促进切口创面愈合

[适用科室] 骨科、烧伤科、胸外科、普外科、妇产科等

术尔泰的介绍

回答:术尔泰是一种生物胶体液。

商品名是羧氨基葡聚多糖钠生物胶体液。

术尔泰属无菌产品,开启后应立即一次性使用(以免受到污染)。使用(倾倒)时应当注意瓶口不被污染, 必要时应对瓶口进行消毒。使用前检查包装的完整性、瓶口的密封性,标签脱落、字迹污损不能辨认、瓶盖松动、有异物、混浊、瓶壁有裂痕、悬浮物时不得使用。

本品不得用于静脉输注。

延伸:

主要功能

1、保护组织活性。

2、阻碍微生物侵袭。

3、减少渗出与疼痛。

4、润滑表面预防粘连。

5、提高植皮成活率。

6、促进切口创面愈合。

参考资料来源:本站-术尔泰

病程相关蛋白指什么?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

张学君

植物在受病原物侵染过程中诱导产生的一类低分子蛋白质。也称PR蛋白或b蛋白。已知有些PR蛋白与植物的抗病性有关。1970年,法国吉安尼(S.Gianinazzi)等和荷兰范隆(L.C.van Loon)等用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分别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的抗病烟草品种珊西nc烟和三生NN烟的叶片抽提液中分离到几种新的蛋白质,分别称之为b1、b2、b3和Ⅰ、Ⅱ、Ⅲ、Ⅳ。1980年,英国安东纽(J.F.Antoniw)将这类蛋白质定义为病程相关蛋白质,同时提出了命名规则,被广泛采用。

命名法

命名的一般模式是种名或品种名+PR+序号。序号按各PR蛋白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时迁移率快慢排出。同种或同一品种植物产生几种分子量相同的PR蛋白,则根据它们在无SDS的PAGE中迁移率大小在其序号后分别加上字母a,b,c等。例如,珊西nc烟中产生的b1、b2和b3分别命名为Xanthi-nc PR-1a,Xanthi-nc PR-1b和Xanthi-nc PR-1c。

类型

现已发现烟草、番茄、马铃薯、黄瓜、大麦、玉米、蚕豆、豌豆、三七草等20多种植物中均存在PR蛋白,种类达数十种。有人根据烟草中PR蛋白的血清学关系和功能将其分成5组(表1),其它植物的PR蛋白与之比较后归入相应组内。第一组(PR-1)为功能未知的一组蛋白。其中酸性蛋白PR-1a,PR-1b和PR-1c诱导产生的时间动态与烟草对病毒的抗性一致。第二组(PR-2)是β-1,3-葡聚糖酶,分2个亚组,绝大多数属2a亚组,分酸性和碱性2类;2b亚组仅1个成员(PR-0′),与2a亚组无血清学关系,它是二聚体,受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后诱导产生的量较小。第三组(PR-3)为几丁质酶。也有酸性酶和碱性酶2类。体外测定中,碱性酶(Ch.32和Ch.34)活性比酸性酶(PR-P和PR-Q)高6倍。但有人估计烟草花叶病毒诱导产生的几丁质酶活性中酸性酶占1/3。第四组(PR-4)功能未知,目前仅发现酸性蛋白。第五组(PR-5)分2个亚组。5a亚组是一类甜味素类似蛋白质,与甜味蛋白(thaumatin)及玉米中的双功能抑制剂(抑制α-淀粉酶和昆虫蛋白酶)有约65%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烟草中的碱性蛋白与烟草在盐胁迫条件下产生的渗透素(osmotin)一致。56亚组只有1个功能未知的蛋白,与5a亚组有血清学关系。

性质

PR蛋白具下列性质:

低分子量

迄今发现的PR蛋白的分子量不超过45kd,如烟草(见表)。发现的22种PR蛋白的分子量范围在13000~45000,马铃薯中为10000~40000。

45.045kd5b24.0S蛋白)(似甜味素类(osmotin)未知24.0渗透素24.0R5a13.0T213.0s2未知14.5r114.5S1434.0Ch.3428.5Q几丁质酶32.0Ch.3227.5P325.0o’2b36.0Q’40.6O40.0Nβ-1,3-葡聚糖酶33.0Gluc.b39.722a15.6lc15.5lb未知16.016kd15.8la1(X1000)分子量名称(X1000)分子量名称*功能碱性PR蛋白酸性PR蛋白组

珊西NN烟中的PR蛋白种类(J.F.Bol等,1990)

*根据Fritig,B.等的命名。

酸碱性

以酸性蛋白居多。例如烟草酸性PR蛋白占73%。酸性蛋白在pH值2.8~3.5条件下很易抽提和分离,再如烟草受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后用中性或偏碱性提取液可从过敏反应的叶片中获得4种PR蛋白,而用pH值为2.8的提取液可获得10种。

分布

酸性PR蛋白一般存在于细胞间隙中,碱性PR蛋白主要存在于液泡中。马铃薯和大麦的碱性几丁质酶和碱性β-1,3-葡聚糖酶例外分别存在于胞间流汁和糊粉层中。

稳定性

PR蛋白高抗植物内源蛋白酶和商品蛋白酶,如蛋白酶K、胰蛋白酶、胰凝乳酶等,但其本身不是蛋白酶抑制剂,这一性质使PR蛋白易于在胞间隙中和液泡中积累起来。

遗传保守性

表现在免疫交叉反应和氨基酸组成的一致性上。现已检查的大多数植物(包括双子叶和单子叶)中均具有种类和数量不等的PR蛋白基因。番茄受类病毒、病毒或弯枝孢侵染后产生的14000碱性PR蛋白P14与烟草中的酸性及碱性PR-1蛋白有60%的氨基酸顺序同源性,二者能发生免疫交叉反应。在豇豆、马铃薯、野生马铃薯(Solanum demissum),千日红(Gomphrna globosa),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玉米、大麦中也存在血清学相关的PR蛋白。在分子的相似性方面,如烟草中酸性PR-1与碱性PR-1,酸性β-1,3-葡聚糖酶与碱性β-1,3-葡聚糖酶,酸性几丁质酶与碱性几丁质酶之间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均高达65%以上。而3个酸性β-1,3-葡聚糖酶之间的氨基酸顺序有98%的一致性,PR-1a,PR-1b和PR-1c的氨基酸顺序一致性也高达90%以上。

产生机理

包括诱导因素、信号分子、合成调节和合成部位4个方面。

诱导因素

早期对PR蛋白的研究限于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后来发现许多因素都能诱导PR蛋白的产生。这些因素可分4类。

病原物因素

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类菌原体,真菌或细菌的培养滤液及某种成分(如真菌细胞壁、细胞脂多糖)。根癌土壤杆菌转化的烟草中也产生PR蛋白。

生理因素

烟草开花过程中在花柱、柱头、子房、萼片、叶片中均存在PR蛋白;千日红和番茄等植物叶片自然脱落、心叶烟缺乏营养、豇豆和黄瓜质壁分离、烟草愈伤组织及用木聚糖酶溶液注射的烟草组织中均产生PR蛋白质。

化学因素

乙烯等高浓度激素、聚丙烯酸、多聚腺苷酸、2-氯乙烯磷酸、芳香族化合物如苯甲酸、2,6-二羟苯甲酸、水杨酸、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氨基酸衍生物、抗病毒剂2-硫脲嘧啶和二氧代六氢化三嗪、除草剂膦基麦黄酮,钡盐和锰盐等均可诱导PR蛋白产生。

物理因素

主要是机械损伤、紫外线、热处理等。

信号分子

上述诱导因素一般通过相同或相似的信号分子诱导PR蛋白的合成。确切的信号分子目前尚未肯定。

乙烯

有许多试验证据支持乙烯具有诱导PR蛋白合成的作用。例如植物对许多胁迫因素的反应都是产生乙烯和PR蛋白,从时间顺序上乙烯在先。用乙烯及前体分子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可以诱导烟草合成PR蛋白。ACC合成抑制剂氨基-乙氧基-乙烯甘氨酸处理受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的烟草叶碟,可以显著抑制PR蛋白产生。但也有反对乙烯是信号分子的试验,例如在上述试验中,当ACC合成抑制剂抑制乙烯产生及PR蛋白合成受抑制时,若再加入激发子,则PR蛋白合成又增加。说明PR蛋白产生不受乙烯的诱导。有人认为在此情况下,乙烯产生只是一种逆境信号。

芳香族化合物

主要依据是大多数植物抗病反应中酚类物质代谢显著改变及乙烯能刺激烟草等合成芳香族化合物等,但尚无直接证据。

合成调节

不同PR蛋白合成的调节水平不同。

翻译水平调节

健康叶片中PR蛋白的特异性mRNA处于钝化状态,病原物侵染或受其它刺激(如机械损伤)后,植物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激活PR蛋白的mRNA,翻译出PR蛋白。如从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和未受侵染的烟草叶片中分离出的poly(A)+RNA,经体外翻译和电泳后,均有PR-1a,PR-1b,PR-1c和PR-2的存在。用依赖于DNA的RNA合成抑制剂放线菌素D或蛹虫草菌素处理后不能抑制PR蛋白产生,说明这些蛋白质的合成不需要转录过程。

转录水平调节

被阻碍的PR蛋白基因受诱导后激活,转录后再经翻译产生PR蛋白。如菜豆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诱导表达发生在转录水平,当受到菜豆炭疽菌侵染或损伤后组织中相应的mRNA迅速合成,酶活性提高。

合成部位

位于细胞质核糖体上。细胞质核糖体的特异性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己酰亚胺或D-2-(4-甲基-2,6-二硝基苯)-N-丙酸甲酯能抑制PR蛋白产生,而叶绿体或线粒体的特异性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氯霉素不能抑制PR蛋白合成。

生化特征及遗传基础

生化特征主要指PR蛋白的分子特征,遗传基础指有关PR蛋白的基因和调控特点。

分子特征

主要表现在具有信号肽序列、末端伸展序列和糖基化三方面。

N-末端信号肽

已知的PR蛋白前体分子中均具有长短不同的N-末端信号肽,其序列没有同源性,但都有亲水性,在适当位置具有带电氨基酸残基。如烟草中PR-1和碱性β-1,3-葡聚糖酶的N-末端信号肽分别为30和21个氨基酸,黄瓜中酸性几丁质酶和菜豆中几丁质酶的信号肽分别为25和27个氨基酸。有人认为信号肽在PR多肽链穿过内质网膜的转运中起作用。作为成熟PR蛋白的信号决定某种PR蛋白从高尔基复合体转运到液泡或通过质膜分泌出去。前体分子进一步加工成为成熟蛋白质分子。例如烟草中β-1,3-葡聚糖酶前酶分子有359个氨基酸,翻译后首先脱去21个氨基酸的N-末端信号肽,然后C-末端序列糖基化,再丢失22个残基的具寡糖侧链C-末端序列,成为316个氨基酸组成的β-1,3-葡聚糖酶成熟分子。

末端伸展序列

一些碱性PR蛋白中存在C-末端伸展序列。如烟草碱性PR-1具有氨基酸数目不等的C-末端伸展序列,碱性β-1,3-葡聚糖酶的C-末端伸展序列有22个氨基酸残基。碱性甜味素类似蛋白也具有C-末端伸展序列。在酸性PR-1和酸性β-1,3-葡聚糖酶中没有发现这种序列。在碱性几丁质酶中,除了有一个6氨基酸的C-末端伸展序列外,还有一个酸性几丁质酶中没有的46氨基酸的N-末端伸展序列。末端伸展序列的功能不详。

糖基化

有些PR蛋白在成熟过程中发生糖基化反应。例如烟草中的2个β-1,3-葡聚糖酶,糖基部分有的保留下来,有的则进一步丢失。一般认为糖基化与PR蛋白的稳定性有关。

基因克隆

已得到很多PR蛋白的cDNA克隆或染色体DNA克隆,包括所有5组PR蛋白中的一些成员。其中,普通烟中的PR-1a,PR-1b和PR-1c基因,受病毒和发育信号诱导表达的酸性β-1,3-葡聚糖酶(PR-2,PR-N和PR-O)基因,受激素调节的碱性β-1,3-葡聚糖酶基因,萌芽大麦中2个葡聚糖酶基因,大豆中受激发子诱导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等的cDNA顺序已经测出,并由此推断了它们的氨基酸序列。

表达调控

不同PR蛋白基因的表达分别受寄主植物的发育调控、病原物侵染的调控和化学物质的调控。

植物自身发育调控

包括发育阶段的调控和器官调控。发育阶段调控是指在植物不同发育时期PR蛋白基因表达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如在烟草花器形成中,各组织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激活,萼片中还有PR-2基因的激活。器官调控,指在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中PR蛋白基因表达的差异。如健康烟草的根、茎、花叶中PR-1,碱性β-1,3-葡聚糖酶,碱性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水平不等;在萼片中有PR-P和PR-Q,花梗中仅有PR-P,花药中有低水平的PR-P和PR-Q,子房中仅有低水平的PR-P。

病原物侵染调控

大量基因属此类型。如烟草受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后,叶片中3个酸性PR-1蛋白,2个碱性PR-1蛋白基因被激活。

化学物质调控

如乙烯利喷洒烟草可有效地启动碱性PR蛋白基因和一些非PR蛋白基因。硫胺素处理烟草可诱导PR-2蛋白基因激活。

PR蛋白基因的协同表达

乙烯、真菌激发子、病原物侵染等可诱导烟草、马铃薯和番茄等植物中几种几丁质酶基因,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同时出现。

作用

一般认为PR蛋白与植物抗病性有关。主要表现在伴随关系,与诱导抗病性的关系以及PR蛋白中水解酶的作用等。

伴随关系

反映在抗病表型与PR蛋白的产生有伴随关系。接种病原物后PR蛋白首先出现在坏死组织周围的一圈组织中,并在过敏斑的前沿达到高峰;在接种叶内大量积累PR蛋白,使病毒扩展受到限制,非接种叶内产生PR蛋白后对病毒扩展能力也增强;双二倍体烟草(心叶烟×德氏烟草)中PR蛋白结构性表达,它对烟草花叶病毒表现高抗。与感病品种如三生nn烟杂交后代也有结构性PR蛋白,对烟草花叶病毒也表现高抗。以此双二倍体作砧木,感病品种作接穗,嫁接后在接穗中出现砧木特有的PR蛋白,且为结构性表达,接穗也变得对病毒有抗性。

与诱导抗病性的关系

PR蛋白的诱导特性与抗病性的诱导特性有相似性。能诱导PR蛋白合成的因素也能诱导植物获得性抗病性。如多聚腺苷酸能诱导烟草品种珊西NN和珊西nn烟合成PR蛋白并产生抗病性,不能诱导三生NN烟和三生nn烟合成PR蛋白,也不能诱导这二个品种的抗病性。不能在植物内运转的化学物质只能局部诱导PR产生,它们诱导的抗病性也是局部的。

PR蛋白中水解酶的作用

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能降解病菌细胞壁,阻止其生长。在真菌引起的许多病害中,这类酶的活性都与抗病性有关。如提纯的豌豆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共同作用可抑制18种真菌中的15种;大麦受白粉病菌侵染后抗病品种中积累高浓度的2种β-1,3-葡聚糖酶(G1和G2),而感病品种中没有。这些酶还可从真菌细胞壁与糖中释放出葡聚糖类激发子,激发植物的防卫反应。病毒侵染诱导的水解酶对二次侵染的病菌也有抑制作用。

但有些情况下,PR蛋白被诱导的特性及其积累的时空动态与寄主抗病性并无相关性;用基因工程方法得到的转PR-1a蛋白基因烟草并不抗病毒侵染。其原因可能是PR蛋白在基因、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均具多型性,它们在不同的协迫条件下和植物发育的不同阶段上具有不同的表达活性。如豌豆中有2个碱性几丁质酶和2个碱性β-1,3-葡聚糖酶,其中1个几丁质酶(Ch2,36.2kd)和1个β-1,3-葡聚糖酶(G1,33.5kd)在成熟豆荚中表达,另1个几丁质酶(Ch1,33.1kd)和β-1,3-葡聚糖酶在不成熟豆荚中受各种协迫因素如腐皮镰孢接种或乙烯处理而强烈诱导表达。这两类酶有许多不同的性质,它们完成不同的功能。

参考书目

Carr,J.P.and D.F.Klessig,The 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s of plants.Plenum Publishing Co.,New York,1989.

高中化学

蔗糖是人类基本的粮食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蔗糖根据纯度的高低可分为三种;白糖、砂糖和片糖。 蔗糖在甜菜和甘蔗中含量最丰富,平时使用的白糖、红糖都是蔗糖。 化学蔗糖,有机化合物,分子量342.3。无色晶体,具有旋光性,但无变旋。蔗糖的分子式:C12H22O11。 蔗糖容易被酸水解,水解后产生等量的D-葡萄糖和D-果糖。不具还原性。发酵形成的焦糖可以用作酱油的增色剂。 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特别是甜菜、甘蔗和水果中含量极高。蔗糖是植物储藏、积累和运输糖分的主要形式。平时食用的白糖、红糖都是蔗分解过程 点击查看大图糖。 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脱水形成,易溶于水较难溶于乙醇,甜味仅次于果糖。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合、失水而成,是一类分子机构复杂且庞大的糖类物质。其通式为(C6H12O6)x。多糖 polysaccharide 凡符合高分子化合物概念的碳水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均称为多糖。有由一种类型的单糖组成的葡萄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等(通常在英语的单糖词干上加上an这个词尾),由二种以上的单糖组成的杂多糖(hetero polysaccharide),含有氨基糖的葡糖胺葡聚糖等,在化学结构上实属多种多样。就分子量而论,有从0.5万个分子组成的到超过106个的多糖。由糖苷键结合的糖链,至少要超过10个以上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才称为多糖。比10个少的短链的称为寡糖。不过,就糖链而论即使是寡糖,在寡糖上结合了蛋白质和脂类的,就整个分子而论,如果是属于高分子,则从广义上来看也属于多糖,因此特称为复合多糖(conjugated polysaccharide,complex poly-saccharide)或复合糖质(glycoconjugate)(糖蛋白、糖脂类、蛋白多糖)。多糖的生物学功能,通常具有贮藏生物能〔如:淀粉、糖原、菊粉(inulin)〕和支持结构〔如:纤维素、几丁质(chitin)、粘多糖〕的作用。但是,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多糖成份不仅是支持物质,而且还直接参与细胞的分裂过程,在许多情况下成为细胞和细胞,细胞和病毒,细胞和抗体等相互识别结构的活性部位。生物合成通常是由结合在细胞膜质(高尔基体、原生质膜、粗面内质网等)上的转糖基酶进行。利用各种糖苷作为前体。在细菌细胞壁和聚多糖的生物合成中,多萜醇衍生物(特别是称为细菌萜醇的)作为中间体参与反应,关于动、植物某些多糖的合成也有类似的中间体的报道。另一方面,在分解过程中,有对糖链的糖排列次序和键的性质有特异性的多种糖苷酶参与。动物细胞中则多以溶酶体系统的酶存在。此外,常能看到因缺损这些酶中的某种所导致的遗传病。这是显示多糖代谢重要性的典型例子。 一、 均一性多糖

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均一性多糖是淀粉和糖原、纤维素。它们都是由葡萄糖组成。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和动物中葡萄糖的贮存形式,纤维素是植物细胞主要的结构组分。 1、 淀粉 植物营养物质的一种贮存形式,也是植物性食物中重要的营养成分。 ① 直链淀粉 许多α-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依次相连成长而不分开的葡萄糖多聚物。典型情况下由数千个葡萄糖线基组成,分子量从150000到600000。 结构:长而紧密的螺旋管形。这种紧实的结构是与其贮藏功能相适应的。遇碘显兰色 ② 支链淀粉 在直链的基础上每隔20-25个葡萄糖残基就形成一个-(1-6)支链。不能形成螺旋管,遇碘显紫色。 淀粉酶:内切淀粉酶(α-淀粉酶)水解α-1.4键,外切淀粉酶(β-淀粉酶)α-1.4,脱支酶α-1.6 2、 糖元 与支链淀粉类似,只是分支程度更高,分支更,每隔4个葡萄糖残基便有一个分支。结构更紧密,更适应其贮藏功能,这是动物将其作为能量贮藏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它含有大量的非原性端,可以被迅速动员水解。 糖元遇碘显红褐色。 3、 纤维素 结构:许多β-D-葡萄糖分子以β-(1-4)糖苷键相连而成直链[1]。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成份,占植物体总重量的1/3左右,也是自然界最丰富的有机物,地球上每年约生产1011吨纤维素,经济价值:木材、纸张、纤维、棉花、亚麻。 完整的细胞壁是以纤维素为主,并粘连有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约40条纤维素链相互间以氢键相连成纤维细丝,无数纤维细丝构成细胞壁完整的纤维骨架。 降解纤维素的纤维素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一些反刍动物可以利用其消化道内的微生物消化纤维素,产生的葡萄糖供自身和微生物共同利用。虽大多数的动物(包括人)不能消化纤维素,但是含有纤维素的食物对于健康是必需的和有益的。 4、 几丁质(壳多糖) N-乙酰--D-葡萄糖胺以(1,4)糖苷链相连成的直链。 5、 菊 糖 inulin 多聚果糖,存在于菊科植物根部。 6、 琼 脂 Ager 多聚半乳糖,是某些海藻所含的多糖,人和微生物不能消化琼脂。 几种均一多糖的结构、性质比较。

二、 不均一性多糖

不均一性多糖种类繁多。 有一些不均一性多糖由含糖胺的重复双糖系列组成,称为糖胺聚糖(glyeosaminoglycans,GAGs),又称粘多糖。(mucopoly saceharides)、氨基多糖等。 糖胺聚糖是蛋白聚糖的主要组分,按重复双糖单位的不同,糖胺聚糖有五类: 1、透明质酸 2、硫酸软骨素 3、硫酸皮肤素 4、硫酸用层酸 5、肝素 6、硫酸乙酰肝素

[编辑本段]化学性质

多糖无甜味,在水中不能形成真溶液,只能形成胶体,无还原性,无变旋性,但有旋光性。 油脂中的碳链含碳碳双键时(即为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主要是低沸点的植物油;油脂中的碳链为碳碳单键时(即为饱和脂肪酸甘油酯),主要是高沸点的动物脂肪。 其中油可以进行加成反应(如氢化),油和脂都能进行水解。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3NaOH→3C17H32COONa+CH2OHCHOHCH2OH油脂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2 酸 C17H35COOCH +3H2O→3C17H32COOH+CH2OHCHOHCH2OH C17H35COOCH2 油脂是食物组成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同质量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1g油脂在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时,放出热量约39kJ,大约是糖或蛋白质的2倍。成人每日需进食50~60g脂肪,可提供日需热量的20%~25%。 脂肪在人体内的化学变化主要是在脂肪酶的催化下,进行水解,生成甘油(丙三醇)和高级脂肪酸,然后再分别进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油脂同时还有保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蛋白质是由C(碳)、H(氢)、O(氧)、N(氮)组成,一般蛋白质可能还会含有P、S、Fe(铁)、Zn(锌)、Cu(铜)、B(硼peng)、Mn(锰)、I(碘)等。 这些元素在蛋白质中的组成百分比约为:碳 50% 氢7% 氧23% 氮16% 硫0~3% 其他 微量

[编辑本段]蛋白质的性质

①具有两性 蛋白质是由α-氨基酸通过肽键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蛋白质分子中存在着氨基和羧基,因此跟氨基酸相似,蛋白质也是两性物质。 ②可发生水解反应 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经过多肽,最后得到多种α-氨基酸[1]。 蛋白质水解时,应找准结构中键的“断裂点”,水解时肽键 如:蛋白质 nH2N—CH2—COOH 找到“断裂点”就可以确定蛋白质水解的产物 例如某蛋白质水解 可得三种α-氨基酸,为H2N—CH2—COOH、 ③溶水具有胶体的性质 有些蛋白质能够溶解在水里(例如鸡蛋白能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具有胶体性质。 蛋白质的分子直径达到了胶体微粒的大小(10-9~10-7m)时,所以蛋白质具有胶体的性质。 ④加入电解质可产生盐析作用 少量的盐(如硫酸铵、硫酸钠等)能促进蛋白质的溶解,如向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盐析. 这样盐析出的蛋白质仍旧可以溶解在水中,而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性质,因此盐析是个可逆过程.利用这个性质,采用盐析方法可以分离提纯蛋白质. ⑤蛋白质的变性 在热、酸、碱、重金属盐、紫外线等作作用下,蛋白质会发生性质上的改变而凝结起来.这种凝结是不可逆的,不能再使它们恢复成原来的蛋白质.蛋白质的这种变化叫做变性. 蛋白质变性后,就失去了原有的可溶性,也就失去了它们生理上的作用.因此蛋白质的变性凝固是个不可逆过程. 造成蛋白质变性的原因 物理因素包括:加热、加压、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超声波等: 化学因素包括: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三氯乙酸、乙醇、丙酮等。 ⑥颜色反应 蛋白质可以跟许多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例如在鸡蛋白溶液中滴入浓硝酸,则鸡蛋白溶液呈黄色.这是由于蛋白质(含苯环结构)与浓硝酸发生了颜色反应的缘故.还可以用双缩脲试剂对其进行检验,该试剂遇蛋白质变紫. ⑦蛋白质在灼烧分解时,可以产生一种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鉴别蛋白质.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分子中既含有羧酰胺又含有苯磺酰胺,但水解时,前者远比后者容易,如何解释?

第十九章 糖蛋白、蛋白聚糖和细胞外基质

大多数真核细胞都能合成一定类型的糖蛋白和蛋白聚糖,它们分布于细胞表面、细胞内分泌颗粒和细胞核内,也可被分泌出细胞,构成细胞外基质成分。糖蛋白和蛋白聚糖都由共价键相连接的蛋白质和糖两部分组成。糖蛋白分子中的蛋白质重量百分比大于糖,而蛋白聚糖中多糖链所占重量在一半以上,甚至高达95%,两者的糖链结构也不同。因此糖蛋白和蛋白聚糖在合成途径和功能上存在显著差异。

第一节 糖蛋白

一、糖蛋白的结构

组成糖蛋白分子中糖的单糖有7种: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N一乙酰半乳糖胺、N一乙酰葡糖胺、岩藻糖和N一乙酰神经氨酸。由这些单糖构成各种各样的寡糖可经两种方式与蛋白部分连接即N-连接寡糖和 O一连接寡糖,因此糖蛋白也相应分成N-连接糖蛋白和O-连接糖蛋白

(-)N-连接糖蛋白

1.糖基化位点:寡糖中的N-乙酰葡糖胺与多肽链中天冬酰胺残基的酰胺氮连接,形成N-连接糖蛋白。但是并非糖蛋白分子中所有天冬酰胺残基都可连接寡糖。只有特定的氨基酸序列,即Asn-X-Ser/Thr(其中x可以是脯氨酸以外的任何氨基酸)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序列子才有可能,这一序列于被称为糖基化位点。l个糖蛋白子可存在若干个Asn-X-Ser/Thr序列子,这些序列子只能视为潜在糖基化位点。能否连接上寡糖还取决于周围的立体结构。

2 .N-连接寡糖结构N-连接寡糖可分为三型;

①高甘露糖型

②复杂型

③杂合型:这三型N-连接寡糖都有一个五糖核心,高甘露糖型在核心五糖上连接了2-9个甘露糖,复杂型在核心五糖上可连接入3、4或5个分支糖链,宛如天线状,天线末端常连有N-乙酰神经氨酸。杂合型则共有二者的结构。

(二)O-连接糖蛋白

1. O-连接寡糖结构:寡糖中的N-乙酰半乳糖胺与多肽键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的羟基连接形成O一连接糖蛋白。它的糖基化位点的确切序列子还不清楚,但通常存在于糖蛋白分子表面丝氨酸和苏氨酸比较集中且周围常有脯氨酸的序列中。O-连接寡糖常由N-乙酰半乳糖胺与半乳糖构成核心二糖,核心二糖可重复延长及分支,再连接上岩藻糖、N-乙酰葡萄糖胺等单糖。

二、糖蛋白寡糖链的功能

许多执行不同功能的蛋白质都是糖蛋白,糖蛋白中的寡糖链不但能影响蛋白部分的构象、聚合、溶解及降解还参与糖蛋白的相互识别和结合等,这些作用是蛋白质和核酸不能取代的。

(-)寡糖链对新生肽链的影响

1.不少糖蛋白的N-连接寡糖链参与新生肽链的折叠并维持蛋白质正确的空间构象。如用核酸点突变的方法,去除某一病毒G蛋白的2个糖基化位点后,此G蛋白就不能形成正确的链内二硫键而错配成链间二硫键,空间构象也发生改变。运铁蛋白受体有3个N-连接寡糖链,分别位于Asn251, Asn317和Ans727。已发现Ans727连接有高甘露糖型寡糖链,与肽键的折叠和运输密切相关,Asn251连接有三天线复杂型寡糖链,此寡糖链对于形成正常二聚体起重要作用。可见寡糖链能影响亚基聚合。

2.很多糖蛋白的寡糖链可影响糖蛋白在细胞内的分拣和投送。溶酶体酶合成后被运输至溶酶体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溶酶体酶在内质网合成后,其寡糖链末端的甘露糖在高尔基体内被磷酸化成6-磷酸甘露糖,然后与存在于溶酶体膜上的6-磷酸甘露糖受体识别并结合,定向转移至溶酶体内。若寡糖链末端甘露糖不被磷酸化,那么溶酶体酶只能分泌至血浆,而溶酶体内几乎没有酶,导致疾病产生。

(二)寡糖链对糖蛋白生物活性的影响

一般来说,去除寡糖链的糖蛋白,容易受蛋白酶水解,说明寡糖链可保护肽链,延长半衰期。不少酶属于糖蛋白,若去除寡糖链,并不影响酶的活性,但也有些酶的活性依赖其寡糖链,如β-羟β-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去糖链后其活性降低90%以上,脂蛋白脂酶N-连接寡糖的核心五糖为酶活性所必需。

免疫球蛋白G也是N-连接糖蛋白,其糖链主要存在于Fc段,IgG的寡糖链与IgG结合于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对补体C1q的结合和激活以及诱导细胞毒等过程有关。若IgG去除糖链,其绞链区的空间构象进到破坏,上述与Fc受体和补作的结合功能就丢失。

(三)寡糖链的分子识别作用

寡糖链中单糖间的连接方式有l 2,1 3,1 4,l 6几种,又有α和β之分,这种结构的多样性是寡糖链起到分子识别作用的基础。如猪卵细胞透明带中分子量为5.5万的ZP-3蛋白,含有O-连接寡糖能识别精子并与之结合。受体与配体识别和结合也需寡糖链的参与。红细胞的血型物质含糖达80%-90%。ABO系统中血型物质A和B均是在血型物质O的糖链非还原端各加GalNAC或Gal仅一个糖基之差,使红细胞能分别识别不同的抗体,产生不同的血型可见糖链功能之奇妙。细菌表面存在各种凝集素样蛋白,可识别人体细胞表面的寡糖链结构,而侵袭细胞。

第二节 蛋白聚糖

蛋白聚糖是一类非常复杂的大分子糖复合物。主要由糖胺聚糖共价连接于核心蛋白所组成。一种蛋白聚糖可含有一种或多种糖胺聚糖。糖胺聚糖是因为其中必含有糖胺而得名,可以是葡萄糖胺或半乳糖胺。糖胺聚糖是由二糖单位重复连接而成,不分支。二糖单位中除了一个是糖胺外,另1个是糖醛酸可以是葡萄糖醛酸或艾杜糖醛酸。除糖胺聚糖外,蛋白聚糖还含有一些N-或O-连接寡糖链。

一、重要的糖胺聚糖

体内重要的糖胺聚糖有6种;硫酸软骨素类、硫酸皮肤素、硫酸角质素、透明质酸、肝素和硫酸类肝素。除透明质酸外其他的糖胺聚糖都带有硫酸。

硫酸软骨素的二糖单位由N-乙酰半乳糖胺和葡糖醛酸组成。硫酸角质素的二糖单位由半乳糖和N-乙酰葡糖胺组成。它所形成的蛋白聚糖可分布于角膜中,也可与硫酸软骨素共同组成蛋白聚糖聚合物分布于软骨和结缔组织。硫酸皮肤素分布广泛,其二糖单位与硫酸软骨素很相似,仅一部分萄糖醛酸为艾杜醛酸所取代,所以硫酸皮肤素含有两种葡糖醛酸。葡糖醛酸转变为艾杜糖醛酸是在糖链合成后进行,由差问异构酶催化。肝素的二糖单位为葡糖胺和艾杜糖醛酸,。肝素所连的核心蛋白几乎仅由丝氨酸和甘氨酸组成。肝素分布于肥大细胞内,有抗凝作用。硫酸类肝素是细胞膜成分,突出于细胞外。透明质酸的二糖单位为葡糖醛酸和N-乙酰萄糖胺。1个透明质酸分子可由50000个二糖单位组成,但它所连的蛋白部分很小。透明质酸分布于关节滑液、眼的玻璃体及疏松的结缔组织中。

二、核心蛋白

与糖胺聚糖链共价结合的蛋白质称为核心蛋白。核心蛋白均含有相应的糖胺聚糖取代结构域,一些蛋白聚糖通过核心蛋白特殊结构域锚定在细胞表面或细胞外基质的大分子中。核心蛋白最小的蛋白聚糖称为丝甘蛋白聚糖,含有肝素,主要存在于造血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贮存颗粒中,是一种典型的细胞内蛋白聚糖。

在溶液内蛋白聚糖象瓶刷:中心是核心蛋白,由于糖胺聚糖上羧基或硫酸根均带有负电荷,彼此相斥,糖胺聚糖链呈直线状,如鬃毛共价连接到核心蛋白的多肽链上。

蛋白聚糖聚合物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之一,由透明质酸长糖链两侧经连接蛋白而结合许多蛋白聚糖而成。

三、蛋白聚糖的功能

1.蛋白聚糖最主要的功能是构成细胞间的基质 ,在基质中蛋白聚糖与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以特殊的方式相连而赋予基质以特殊的结构。基质中含有大量透明质酸,可与细胞表面的透明质酸受体结合,影响细胞与细胞的粘附、细胞迁移、增殖和分化等。

2.由于蛋白聚糖中的糖胺聚糖是多阴离子化合物,结合Na+、K+,从而吸收水分子,糖的羟基也是亲水的,所以基质内的蛋白聚糖可以吸引、保留水而形成凝胶,①容许小分子化合物自由扩散而阻止细菌通过,起保护作用。②在结缔组织中能起机械性保护作用对于维持组织正常形态及抗局部压力也起着重要作用。

3.硫酸肝素蛋白聚糖主要分布在细胞膜表面,也是细胞膜的成分,在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环境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4.有些细胞还存在丝甘蛋白聚糖,它的主要功能是与带正电荷的蛋白酶、羧肽酶及组胺等相互作用,参与这些生物活性分子的贮存和释放。

5. 蛋白聚糖的特殊作用:肝素是重要的抗凝剂,能使凝血酶原失活,抑制血小板聚集而起抗凝作用。肝素能促进毛细血管壁的脂蛋白脂肪酶释放人血,后者能水解血浆脂蛋白中的脂肪,促进血浆脂质的清除。在软骨中硫酸软骨素含量丰富,维持软骨的机械性能。角膜的胶原纤维间充满硫酸角质素和硫酸皮肤素,使角膜透明。

以上就是关于羧氨基葡聚多糖钠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如果想了解羧氨基葡聚多糖钠是什么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本文标签: 糖醛酸   溶酶体   抗病性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s://www.wanyaow.com/news/125212.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最近更新 | 网站地图 天气预报网| 传悦私服网| 美元汇率 |优学网

CopyRight 2022 www.wanyao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万药健康网 版权所有 | 冀ICP备20020072号

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oolse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