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文章正文

吉蓝巴雷哪里治疗的最好

作者:佚名

慢性吉兰巴雷也称慢性格林巴利综合症,慢性格林巴利早期发病后症状不明显或急性期没有治愈所致的慢性蚕食性神经损害的病理改变,它主要是损伤人体的植物神经和神经根,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受到病毒感或炎症侵袭,受累神经首当其冲使病情逐步加重,严重时会导致瘫痪.故必须及早的治疗。治疗方案:激素对本病的治疗无效,治疗应中西医结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肌体抗病能力.营养神经,扩张微循环使受损残余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预防病情继续发展.并采用神经再生之药兴奋神经,激活麻痹和休克的神经使体体产生病毒抗体不再复发并达到受损病灶再生修复恢复近于完整的各种功能,。需指导发来所有检查资料。

天下西医一样,早期,激素蛋白,控病后姑息治疗,维生素,钾钴胺等。 看看我空间神经损伤必读会对你有助。抓紧时间治疗抢在受损神经缺血变性之前达最佳恢复。

吉兰巴雷综合征简介

目录 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疾病名称5 英文名称6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别名7 疾病分类8 ICD号9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资料10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因11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病机制12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2.1 先兆症状12.2 运动障碍 12.2.1 肢体瘫痪12.2.2 躯干肌瘫痪12.2.3 脑神经麻痹 12.3 感觉障碍12.4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2.5 实验室检查12.6 电生理检查 13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并发症14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 14.1 GBS的诊断以临床诊断为主14.2 诊断标准14.3 实验室检查 14.3.1 脑脊液14.3.2 血象及血沉 14.4 辅助检查 15 需要与吉兰巴雷综合征鉴别的疾病 15.1 脊髓灰质炎15.2 急性脊髓炎15.3 周期性瘫痪(周期性麻痹) 16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疗 16.1 急性期 16.1.1 脱水及改善微循环16.1.2 神经营养代谢药16.1.3 血液疗法16.1.4 免疫抑制剂16.1.5 支持和对症治疗 16.2 恢复期16.3 转诊16.4 注意事项 17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预后18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预防19 相关药品20 参考资料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吉兰巴雷综合征 已经自动替换为 吉兰巴雷综合征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jí lán bā léi zōng hé zhēng

2 英文参考

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3 概述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 syndrome,GBS),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AIDP)[1]、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是由病毒感染或感染后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为累及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是急性或亚急性肢体软瘫、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可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和呼吸衰竭[1]。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理特点是髓鞘脱失和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1]。

吉兰巴雷综合征病因不明,目前认为 CBS是一种感染后免疫介导的疾病[1]。相关的感染性病原可能包括巨细胞病毒、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肺炎支原体、乙型肝炎病毒和空肠弯曲杆菌等[1]。

各组年龄均可发病[1]。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常伴面神经瘫痪、吞咽困难、发声无力和呼吸肌瘫痪、肺部感染,少数出现眼外肌瘫痪。可有心动过速、多汗、突发性高血压或膀胱括约肌障碍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因呼吸肌瘫痪而危及生命。大多数病人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轻者多在1~3个月好转,数月至1年内完全恢复,部分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和足下垂等。重症病人的肢体瘫痪很难恢复,常因呼吸肌麻痹、延髓麻痹或肺部并发症死亡。少数病例可复发。

4 疾病名称

吉兰巴雷综合征

5 英文名称

GuillainBarre syndrome

6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别名

acute infectious polyradiculoneuritis;吉兰巴雷综合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病;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7 疾病分类

神经内科 >脊神经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周围神经疾病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神经系统疾病 >周围神经疾病 >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

8 ICD号

G61.9

9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资料

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男性多见,老年也可罹患。四季均有发病,夏、秋季节多见。呈急性、亚急性发病,少数起病缓慢。近50%患者先有病毒性感染的前驱症状。常因呼吸肌麻痹、延髓麻痹或肺部并发症而死亡,病死率为5.7%~23.2%。少数病例可复发。

10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因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以往认为与病毒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有关。现已明确GBS是由细胞及体液免疫介导的,由周围神经特异性抗原引发的抗体导致髓鞘脱失的疾病。

GBS病前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感染率较高,是促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11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早期血清学研究发现48%的患者各种病毒补体结合试验呈阳性反应,如感冒及副感冒病毒、单胞病毒、腺病毒等。近年国内外均发现GBS患者病前,空肠弯曲菌感染率较高,但均非直接感染周围神经,而只是促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A *** ury等将死于本病患者的临床病理与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的表现做了对比,认为二者之间极为相似。国内学者检测GBS急性期患者脑脊液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发现脑脊液的T细胞增加,外周血的T细胞下降等现象(周善仁等,1983)。近来发现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2(IL2)浓度均明显升高,并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好转的恢复期,两者浓度均下降且接近正常。提示由巨噬细胞和抗原激活的T细胞所分泌的TNFα和IL2可能直接和间接参与周围神经脱髓鞘的病理损害(雄鹰等,2000)。

另一些研究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出与补体结合的抗髓鞘IgM抗体以及多种高滴度抗鞘糖脂抗体和抗GM1等抗体。此外,脑脊液中IgG、IgA升高,并出现寡克隆IgG。近期的研究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性T细胞和活化的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从血液进入周围神经参与损害周围神经的过程,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起著一定的作用。

尽管一些实验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但已明确GBS是由细胞及体液免疫介导的,由周围神经特异性抗原引发的抗体导致髓鞘脱失的疾病。

神经病理改变主要在周围神经系统。是脊神经根系统而广泛的节段性脱髓鞘和炎性细胞浸润,轴索改变相对较轻,仅见肿胀和扭曲。

脊神经前根较后根先受损和较重,周围神经近端较重,远端相对较轻。疾病早期主要是神经水肿、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形成血管周围套,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内也有单核细胞浸润和增多,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破坏施万细胞基底膜导致广泛的节段性脱髓鞘,偶可累及脊髓。疾病中期可见神经内膜成纤维细胞明显增生,疾病后期可见施万细胞增生。

部分爆发型病例,在急性期由于极强的免疫反应可使轴索损伤、断裂甚至成颗粒状。少数于疾病恢复期(6~7周)也有严重的轴索变性。

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北方发现的GBS变异型即急性运动轴突性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其病理改变主要在轴突。前根及周围神经广泛程度不一的Wallerian样变性,髓鞘脱失轻微,炎性病灶少见。病变的纤维虽无淋巴细胞浸润,但在变性区域可发现巨噬细胞。并认为此型和CJ感染关系尤为密切(李春巖等,1993)。

12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表现12.1 先兆症状

吉兰巴雷综合征发病前常先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腹泻等。

12.2 运动障碍12.2.1 肢体瘫痪

四肢呈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且常自下肢开始,逐渐波及双上肢,也可从一侧到另一侧。极少数病人首先仅限于双下肢。通常在1~2周内病情发展到最高峰,以后趋于稳定。瘫痪一般近端较重,四肢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壁、提睾反射多正常,少数可因锥体束受累而出现病理反射征。起病2~3周后逐渐出现肌萎缩。

12.2.2 躯干肌瘫痪

颈肌瘫痪者不能抬头。肋间肌、膈肌瘫痪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20%~30%),表现为胸闷、气短、语音低沉(似猫叫声)、咳嗽无力、不能平卧、胸式或腹式呼吸运动度减低(一般肋间肌麻痹早于膈肌)及呼吸音减弱,严重者可因缺氧或呼吸道并发症而导致昏迷、死亡。

12.2.3 脑神经麻痹

约半数病人可有脑神经损害,以舌咽、迷走和一侧或两侧面神经的周围性瘫痪为多见,其次是动眼、滑车、展神经。偶见视盘水肿,可能为视神经本身炎症改变或脑水肿所致;也可能和脑脊液蛋白的显著增高,阻塞了蛛网膜绒毛,影响脑脊液的吸收有关。

12.3 感觉障碍

常为首发症状,以主观感觉障碍为主,多从四肢末端的麻木、针刺感开始。检查时牵拉神经根常可使疼痛加剧(如Kernig征阳性),肌肉可有明显压痛(双侧腓肠肌尤著)。客观检查可有手套、袜套样和(或)三叉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减退,也可无感觉障碍。感觉障碍远较运动障碍为轻,是本病特点之一。

12.4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初期或恢复期常有多汗,臭味较浓,可能系交感神经受 *** 的结果。少数病人初期可有短期尿潴留,可能因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经功能暂时失调或支配外括约肌的脊神经受损所致。部分病人可出现血压不稳、心动过速和心电图异常等心血管功能障碍。

12.5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在发病后1~2周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并在第2~8周最为显著,以后渐渐恢复。白细胞数不超过10×106/L,细胞学分类以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为主,并可见巨噬细胞。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糖及氯化物正常。

12.6 电生理检查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F波潜伏期延长或消失见于脱髓鞘性GBS。若为AMAN则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或轻度减慢。感觉纤维的F波潜伏期正常或轻度延长。

GBS可以再次发生。一般相隔数月至数年称再发型GBS。再发时症候常重于首次发作。Fisher综合征为GBS的另一种变异型。此型起病呈急性进展,主要为眼外肌瘫痪、共济失调和腱反射消失三联征,偶可伴以四肢轻瘫及CSF蛋白细胞分离。这些GBS的变异型的发病机制和以髓鞘脱失为主者有所不同。

13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并发症

吉兰巴雷综合征常伴面神经瘫痪、吞咽困难、发声无力和呼吸肌瘫痪、肺部感染,少数出现眼外肌瘫痪。可有心动过速、多汗、突发性高血压或膀胱括约肌障碍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因呼吸肌瘫痪而危及生命。

14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14.1 GBS的诊断以临床诊断为主

(1)根据病前1~4周内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史或疫苗接种史[1]。

(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1]。

(3)两侧对称性运动和感觉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四肢弛缓性瘫痪,严重病例可累及肋间肌和呼吸肌导致呼吸麻痹。有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和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可有脑神经损害,以双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其次为舌咽和迷走神经麻痹[1]。

(4)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蛋白含量升高而白细胞数正常或稍高[1]。

(5)神经电生理异常表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阻滞,通常低于正常的60%,远端潜伏期延长可达正常的3倍,F波或H反射延迟或消失等[1]。

14.2 诊断标准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1993年,已参照国际资料制定出我国的GBS诊断标准。一般根据病前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前躯症状、1~2周后迅速发展为四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严重者出现延髓麻痹和呼吸肌瘫痪即应考虑本病。

若CSF呈蛋白细胞分离,瘫肢电生理检测提示周围神经干近端或远端受损更有助确诊。

14.3 实验室检查14.3.1 脑脊液

多有蛋白增高而细胞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为本病的另一特征。脑脊液蛋白常在发病后7~10天开始增高(增高的幅度不等),4~5周后达高峰,6~8周后逐渐下降。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的幅度与病情并无平行关系,少数病人肢体瘫痪恢复后,脑脊液蛋白含量仍偏高,有些病人的蛋白含量始终正常。脑脊液和血液的免疫学检查常有异常。

14.3.2 血象及血沉

白细胞总数增多和血沉增快,多提示病情严重或有肺部并发症。

14.4 辅助检查

肌电图检查其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有关。急性期(病后2周内)常有运动单位电位减少,波幅降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可正常,部分可有末潜时延长,但常有F波(近端运动纤维传导)潜伏期延长或波形消失。也可通过运动诱发电位(MEP)测定,了解神经根及周围神经近端损害程度,异常率可达74.1%。2周后逐渐出现失神经电位[如纤颤和(或)正锐波]。病程进入恢复期或更晚时,可见多相电位增多,出现小的运动单位电位(新生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常明显减慢,并有末端潜伏期延长。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也可减慢。

15 需要与吉兰巴雷综合征鉴别的疾病

吉兰巴雷综合征需要脊髓灰质炎、急性脊髓炎、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重症肌无力等相鉴别[1]。

15.1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起病时多有发热,肌肉瘫痪多呈节段性,且不对称,无感觉障碍,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常增多。

15.2 急性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虽然急性期也呈弛缓性瘫痪,但常有锥体束征及横贯性感觉障碍,且括约肌功能障碍较明显。脑脊液蛋白和细胞均有轻度增高或正常。

15.3 周期性瘫痪(周期性麻痹)

周期性瘫痪发病急,可呈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少数病例也可有呼吸肌麻痹,但常有血清钾含量降低及低钾心电图改变,病程短,补钾后可迅速恢复,多在数小时至3~4天自愈。

尚应注意和铅、砷所致的急性中毒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及癌性多发周围神经病相鉴别。

16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疗16.1 急性期

首选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疗法,应在出现呼吸肌麻痹前尽早实施[1]。

16.1.1 脱水及改善微循环

①20%甘露醇或10%甘油葡萄葡萄糖液(糖尿病病人除外):250或500ml静滴1次/d,7~10次为1个疗程。如病情严重并有心肺并发症者,可适当合用利尿药(如呋塞米)等。

②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250~500ml静滴,1次/d,7~10次为1个疗程。

③激素治疗:对重症者可大剂量短程使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头1~2天用10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第3~7天改用500mg静滴,1周后改口服,半个月后停服。

激素疗法疗效不确定[1]。常规剂量激素并不能阻止病情发展和缩短病程[1]。

16.1.2 神经营养代谢药

如大剂量B族维生素,胞磷胆堿0.25~0.5g肌注或静滴。并可选用神经生长因子、甲钴胺(弥可保,500μg)、重组牛(人)堿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堿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 600U)肌注1~2次/d。神经节苷脂(GM1)20~40mg,1次/d肌注。

急性期给予足量B族维生素、维生素C、辅酶Q10和高热量易消化饮食[1]。

16.1.3 血液疗法

对病情严重或有呼吸肌麻痹、肺部并发症者,可早期选用下述治疗。

①大剂量人体免疫球蛋白:每天剂量0.3~0.4g/kg,连用3~5次。治疗机制与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疗法应在出现呼吸肌麻痹前尽早实施,一日0.4g/kg,连用5天[1]。禁忌证是免疫球蛋白过敏或先天性IgA缺乏患者[1]。

②血浆交换疗法:可清除血浆中的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等有害物质,以减轻神经髓鞘的中毒性损伤,促进髓鞘的修复和再生。1次交换血浆1000~1500ml左右,每周2~3次,3~5次为1个疗程。由于本疗法尚存在一定缺陷,有被安全性较好的血浆吸附疗法所替代的趋势。

血浆置换疗法可以缩短疗程和减轻疾病的程度,常见副作用为输血浆后肝炎,可在有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进行[1]。

③紫外线辐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每天或隔天1次,5~10次为1个疗程。可增强氧代谢和调节免疫功能。

16.1.4 免疫抑制剂

吉兰巴雷综合征急性期在其他药物效果不佳或有用药禁忌的情况下或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可用硫唑嘌呤,应注意其细胞毒性[1]。

16.1.5 支持和对症治疗

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与酸堿平衡;预防长时间卧床的并发症;如预防坠积性或吸入性肺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由此引发的肺栓塞[1]。

①加强呼吸功能的维护,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可能发展为呼吸肌瘫痪者,如病人已出现呼吸表浅、频率增快或咳嗽无力、排痰不畅时,宜早行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

②肺部并发症的防治:定期翻身、拍背,定期充分吸痰,并注意无菌操作,预防肺部感染,早期选用适量抗生素。

③防止电解质紊乱,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对重症患者进行心、肺功能监护。

④保证足够的营养、水分和休息:充分的休息对体力的保存和抗病能力的增强甚为重要,故对烦躁、休息不好者可适当选用苯二氮卓类镇静药。并可定期输新鲜全血或血浆。对吞咽困难者可及早使用鼻饲,以保证充足的营养、水分及服药,并可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16.2 恢复期

恢复期可继续使用B族维生素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并酌情选用理疗、体疗、针灸和 *** 等康复措施。

16.3 转诊

重症患者需要转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治疗[1]。

16.4 注意事项

1.呼吸肌麻痹是本病最主要的危险,经鼻导管给氧及清理呼吸道后,短时间内仍无改善者,动脉氧分压低于70mmHg应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及早机械通气[1]。

2.如果患者合并Ⅸ、Ⅹ对脑神经麻痹,应更早考虑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1]。

3.重视康复治疗,早期进行肢体被动活动防止挛缩[1]。

17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预后

大多数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人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轻者多在1~3个月好转,数月至1年内完全恢复,部分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和足下垂等。重症病人的肢体瘫痪很难恢复,常因呼吸肌麻痹、延髓麻痹或肺部并发症死亡。少数病例可复发。

李大年报道1963~1973年间收治的231例病案。当时主要依靠的药物为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处理呼吸肌瘫痪以早期气管切开给氧为主。病死率为23.2%。死亡者几乎全部有呼吸肌瘫痪。其后对生存者111例进行长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2个月(6个月~10年)。内中64.4%完全康复,留有后遗症者32.2%,病死率3.4%。这和同期其他医院(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1975)的报道接近。

近年来随着治疗药物的发展和呼吸机等技术设备的改进,早期即可得到合理的治疗,故病死率已大幅度降低。李大年报道1994~2000年间收治的176例,病死率为5.7%。此外,由于神经康复设备的完善和规范的训练,致残程度也明显得到改善。

18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预防

自身免疫性疾病尚无较好的预防办法。对临床治愈病人预防复发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防止感冒。

2.练习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防止肺部继发感染。

3.疫苗接种、妊娠、手术可诱发本病。

4.重症病人,突然丧失活动能力,易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应进行适当心理疏导。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9 相关药品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治疗

1.急性期

(1)脱水及改善微循环:

①20%甘露醇或10%甘油葡萄糖液(糖尿病病人除外):250或500ml静滴1次/d,7~10次为1个疗程。如病情严重并有心肺并发症者,可适当合用利尿药(如呋塞米)等。

②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250~500ml静滴,1次/d,7~10次为1个疗程。

③激素治疗:对重症者可大剂量短程使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头1~2天用10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第3~7天改用500mg静滴,1周后改口服,半个月后停服。

(2)神经营养代谢药:如大剂量B族维生素,胞磷胆碱0.25~0.5g肌注或静滴。并可选用神经生长因子、甲钴胺(弥可保,500μg)、重组牛(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600U)肌注1~2次/d。神经节苷脂(GM-1)20~40mg,1次/d肌注。

(3)血液疗法:对病情严重或有呼吸肌麻痹、肺部并发症者,可早期选用下述治疗。

①大剂量人体免疫球蛋白:每天剂量0.3~0.4g/kg,连用3~5次。治疗机制与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②血浆交换疗法:可清除血浆中的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等有害物质,以减轻神经髓鞘的中毒性损伤,促进髓鞘的修复和再生。1次交换血浆1000~1500ml左右,每周2~3次,3~5次为1个疗程。由于本疗法尚存在一定缺陷,有被安全性较好的血浆吸附疗法所替代的趋势。

③紫外线辐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每天或隔天1次,5~10次为1个疗程。可增强氧代谢和调节免疫功能。

(4)对症治疗:

①加强呼吸功能的维护,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可能发展为呼吸肌瘫痪者,如病人已出现呼吸表浅、频率增快或咳嗽无力、排痰不畅时,宜早行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

②肺部并发症的防治:定期翻身、拍背,定期充分吸痰,并注意无菌操作,预防肺部感染,早期选用适量抗生素。

③防止电解质紊乱,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对重症患者进行心、肺功能监护。

④保证足够的营养、水分和休息:充分的休息对体力的保存和抗病能力的增强甚为重要,故对烦躁、休息不好者可适当选用苯二氮卓类镇静药。并可定期输新鲜全血或血浆。对吞咽困难者可及早使用鼻饲,以保证充足的营养、水分及服药,并可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2.恢复期可继续使用B族维生素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并酌情选用理疗、体疗、针灸和按摩等康复措施。

(二)预后

大多数病人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轻者多在1~3个月好转,数月至1年内完全恢复,部分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和足下垂等。重症病人的肢体瘫痪很难恢复,常因呼吸肌麻痹、延髓麻痹或肺部并发症死亡。少数病例可复发。

李大年报道1963~1973年间收治的231例病案。当时主要依靠的药物为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处理呼吸肌瘫痪以早期气管切开给氧为主。病死率为23.2%。死亡者几乎全部有呼吸肌瘫痪。其后对生存者111例进行长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2个月(6个月~10年)。内中64.4%完全康复,留有后遗症者32.2%,病死率3.4%。这和同期其他医院(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1975)的报道接近。

近年来随着治疗药物的发展和呼吸机等技术设备的改进,早期即可得到合理的治疗,故病死率已大幅度降低。李大年报道1994~2000年间收治的176例,病死率为5.7%。此外,由于神经康复设备的完善和规范的训练,致残程度也明显得到改善。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治疗

GBS治疗包括支持疗法、药物治疗、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及康复治疗等。

1.支持疗法

本病为神经科急症,除四肢瘫痪外,重症转折可有呼吸肌瘫痪。鉴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急性期治疗旨在挽救生命,针对呼吸肌麻痹程度采取不同措施。病情稳定后,进行相关免疫治疗和对证治疗。

对重症患者在疾病进展期严密观察呼吸肌的功能状况。如有呼吸变浅,肺活量低于1L,呼吸节律加快,胸式呼吸减弱,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即应送入ICU观察,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定时监测血气分析,注意气管切开后的护理。

对一般患者进行常规免疫治疗,同时观察呼吸情况。

2.药物治疗

为抑制异常免疫反应,消除致病因子的神经损伤,促进神经再生。

(1)免疫球蛋白

用于急性期患者,可缩短疗程;禁忌证:IVIG过敏或者存在IgA型抗体者、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患者。

(2)血浆交换(PE)

推荐有条件者尽早应用,可清除特异的周围神经髓鞘抗体和血液中其他可溶性蛋白。宜在发病后2~3周内进行,用于重症或者呼吸肌麻痹患者,能改善症状、缩短疗程及减少合并症。禁忌证:严重感染、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凝血系统疾病等;其副作用为血液动力学改变可能造成血压变化、心律失常,使用中心导管引发气胸和出血以及可能合并败血症。

一般不推荐血浆交换和IVIg联合应用。少数患者在1个疗程的血浆交换或IVIg治疗后,病情仍然无好转或仍在进展,或恢复过程中再次加重者,可以延长治疗时间或增加1个疗程。

各种类型的GBS均可以用血浆交换或IVIg治疗,并且有临床有效的报道,但因发病率低,且疾病本身有自愈性倾向,MFS、泛自主神经功能不全和急性感觉型GBS的疗效尚缺少足够的双盲对照的循证医学证据。

(3)糖皮质激素国外的多项临床试验结果均显示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GBS无明确疗效,糖皮质激素和IVIg联合治疗与单独应用IVIg治疗的效果也无显著差异。因此,不推荐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GBS。

3.对症治疗

(1)心电监护 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者,应给予心电监护;如果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严重心脏传导阻滞、窦性停搏时,须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2)营养支持 延髓支配肌肉麻痹者有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需给予鼻饲营养,以保证每日足够热量、维生素,防止电解质紊乱。合并有消化道出血或胃肠麻痹者,则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3)其他对症处理 患者如出现尿潴留,则留置尿管以帮助排尿;对有神经性疼痛的患者,适当应用药物缓解疼痛;如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注意给予相应的积极处理,以防止病情加重。因语言交流困难和肢体肌无力严重而出现抑郁时,应给予心理治疗,必要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

(4)神经营养 始终应用B族维生素治疗,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B6等。

(5)康复治疗 病情稳定后,早期进行正规的神经功能康复锻炼,以预防废用性肌萎缩和关节挛缩。[4]

吉兰巴雷综合症怎么样才能医的好啊

病情分析:

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病变及小血管炎性细胞浸润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

指导意见:

治疗包括支持疗法、药物治疗、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及康复治疗等

吉兰巴雷综合症的康复治疗方法

吉兰巴雷综合症也称格林巴利综合症。它是一急性或亚急性发作慢性损害神经根及中枢神经的疾病,其病发严重时可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危机生命,属免疫性疾病,大多属病毒感染所致。早期的治疗多以激素及蛋白疗法治疗,只能控病继发不能恢神经,且过多的用激素治疗会损害人体免疫而复发,并导致原受损神经再度损害。治疗不当,延误治疗,受累神经会因缺血而发生变性,过了治疗期遗留症状终生相伴。治疗方案:治疗除正常的激素治疗后降减激素的同时可逐步的用可逐步的用中药(中药含然激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替代激素,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肌体抗病能力。营养神经,中西医结合扩张微循环使受损残余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预防病情继续发展。并采用神经再生之药兴奋激活麻痹和休克的神经恢复其功能并使体内产生抗致病病毒抗体预防复发达受损神经再生修复获得早日康复。需帮助请发病历及化验结果。

以上就是关于慢性吉兰巴雷如何治疗,哪个医院治这个病最好全部的内容,如果想了解慢性吉兰巴雷如何治疗,哪个医院治这个病最好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本文标签: 周围神经   髓鞘   肌注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s://www.wanyaow.com/news/123664.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最近更新 | 网站地图 天气预报网| 传悦私服网| 美元汇率 |优学网

CopyRight 2022 www.wanyao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万药健康网 版权所有 | 冀ICP备20020072号

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oolse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