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文章正文

什么是孩儿茶

作者:佚名

儿茶是一味药,又名孩儿茶,儿茶膏,铁儿茶,是一种豆科植物儿茶的加工产品,能请热化痰,生津,止血,消食,敛疮.治疮疡久不收口,口疮牙疳,湿疹宫颈炎,外伤出血,痰热咳嗽及各种出血等.

参考资料:<<中医大词典

儿茶素(Catechins)又称茶单宁,和咖啡因同属茶叶中的两大重要机能性成分,但是又以儿茶素为茶汤中最主要的成分。有些研究报告认为儿茶素具有药效,所以近来大家都愈来愈重视茶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了。

儿茶素类属于多元酚类(Polyphenol)中的一种,因为有苦涩味,所以对茶汤滋味的影响蛮大的唷!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可以分为三种游离型态(Catechin,CEpicatechin,EC以及Epigallocatechin,EGC)、与两种酯化的没食子酸(gallic acid) (Epicatechin gallate,ECG及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而以后者(ECG及EGCG)的含量较多。目前国外已经将各种儿茶素类从茶汤中分离出来,并且纯化,以作为不同方式的运用。

儿茶素的功用:

1. 清除自由基:儿茶素是天然的油脂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甚至比维他命E还高!并且可以清除人体产生的自由基,以保护细胞膜。

2. 延缓老化:因为有清除自由基的功用,所以可以减缓衰老。

3. 预防蛀牙:因为茶叶中含有氟,所以可以使牙齿对酸的侵蚀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除此之外,也有临床实验指出,儿茶素类可以明显地减少牙菌斑以及减缓牙周病。

4. 改变肠道微生物的分布:儿茶素类可以抑制人体致病菌(如肉毒杆菌),同时又不伤害有益菌(如乳酸菌)的繁衍,所以有整肠的功能。

5. 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引起人类皮肤病的病菌,并且对治疗湿疹有很好的疗效。

6. 除臭:儿茶素可以除去甲硫醇的臭味,所以可以去除抽烟者的口臭,并且减轻猪、鸡以及人排泄物的臭味(因为儿茶素可以抵抗人体肠道内产生恶臭的细菌)。

孩儿茶是什么

元代汪大渊《岛夷志略》“须夕娜”条云:孩儿茶,又名乌爹土,又名胥失之,其实槟榔汗也。苏继廎先生作《岛夷志略校释》,于“孩儿茶”下注云:此名以见于本书为最早。……这取自一种学名CassiaCatechu之液汁,梵语名Khadira与Khaira,孩儿茶殆由后一梵名而得音。因其汁呈绿茶色,故有茶之名。泰米尔语Vodalay,汪大渊之“乌爹土”,《本苹纲目》之“乌爹泥”与“乌垒泥”皆其对音。泰语名Sisiat,汪大渊所记“胥失之”为其对音。树高二三十英尺,乔木,印度孔坎海岸、盂加拉北部山地、缅甸皆产之。取此木之心熬煎之,则得浓液,以其干炼之,则成棕色或黑色之土块状,可为医药中收敛剂、制革鞣料、咀嚼槟榔之混合物。《校释》广征博引,考订精详,对中外关系史研究贡献甚大。但此处所云孩儿茶一名以见于《岛夷志略》“为最早”,则是不准确的。《岛夷志略》一书作于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而在此以前,元代不少文献中已有孩儿茶的记载。首先是陈大震的《南海志》。此书为广州的地方志书,作于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现存残本。《南海志》卷七《舶货》门,列举当时由广州进口的海外货物,在“药物”项下有“乌爹泥”。其次应该提到的是忽思慧的《饮膳正要》,这是一部记述元朝宫廷饮食的专门著作,成书于元文宗天历三年(即至顺元年,1330)。此书卷二“诸般汤煎”中有各种茶(“诸茶”),内有“孩儿茶”,下注云:“出广南”。“广南”指广东,应即指孩儿茶来自海外而言。将孩儿茶列于“诸茶”之中是不妥的,但这是当时流行的观念(见下)。以上两种著作都有准确时间可考,足以说明孩儿茶(乌爹泥)早于《岛夷志略》以前已在中国文献中出现。有几位元代诗人都在自己作品中提到孩儿茶(乌爹泥)。宋装(1294—1346)《送赵伯常淮西宪副六首》(《燕石集》卷九)的第四首:“常日相陪散马蹄,官曹同事凤城西。别来应忆太禧白,醉后仍须乌迭泥。”作者自注云:“太禧白,酒名。乌迭泥去疾,即孩儿茶,酒后嗜含之。”“乌迭泥”是乌爹呢的同音异译。宋褧明确指出,这是一种“去疾”的药物,而当时人常在“酒后嗜食之”,显然是用来解酒。陆厚《刘仁卿求孩儿茶诗》(《诗渊》第1册)开始叙述各种名茶的生产流传,接着写道:“不意蛮獠有别种,名味迥然异中国。方今泰和通输时,风俗土物信不齐。有茶磊磈类瑿玉,其名译曰乌爹泥。海贾载归不识用,岂知知者谋必中,精研熟和匀脑麝,团团印出云间凤。含者嚼雪通心胸,时复唾地如血红。解愁醒酒有佳趣,生津止咳有奇功。”从此诗可知,孩儿茶来自海外,呈黑色,块状。研细后和龙脑香、麝香拌匀,印成团状,含在口中嚼碎,可以提神醒酒,有生津止咳的功效,嚼后的渣滓吐在地上呈血红色。此诗对孩儿茶的记述很具体,可惜的是,我们不知道作者陆厚的状况,除了他是元代诗人之外。杜本《真州贾生索赋孩儿茶》(《皇元风雅》卷三):“吾闻孩儿茶,始来自殊方。古人译其名,和以龙麝香。贾生得妙诀,品制非寻常。清晨持遗我,令我试与尝。……能令齿颊生玉液,却回曲蘖升明光。”杜本诗中所述,与陆厚诗大体相同,孩儿茶与龙脑、麝香拌和,可以生津解酒。杜本(1276—1350)是元代后期名诗人、学者。这些诗篇的出现,说明孩儿茶在元代流行颇广,为文人所喜爱。民间类书《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己集“诸品茶”门有“孩儿香茶”,其法是以孩儿茶、白豆蔻仁、粉草、沉香、塞水石、荜澄茄、麝香、川百药煎、梅花片脑(龙脑之一种)研细,和煮烂的糯米浓汁拌匀,槌打成膏。《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作者佚名,一般认为是元代的作品,当然在明代翻刻时可能加上了某些新的内容。书中所载制作方法,比上引陆厚、杜本诗中所述,更为具体。成膏之后,可长期保存,掰成碎块,即可含嚼。值得注意的是,《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诸品茶”门与另一种类书《事林广记》别集卷七“茶果类”中“茶”门有许多相同之处。《事林广记》“茶”门共十四条,而《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诸品茶”共十七条。两书有十三条内容相同(个别文字有出入)。后者所载“枸杞茶”、“兰膏茶”、“酥签茶”、“孩儿茶”则是《事林广记》没有的。“枸杞茶”、“兰膏茶”、“酥签茶”都见于《饮膳正要》,特别是“兰膏茶”和“酥签茶”,都加酥油,正是元代的特色。比较《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和《事林广记》中关于茶的记载,一则可知《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成书显然在《事林广记》之后;二则可以证明《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将孩儿茶列入“诸品茶”之中,可见《饮膳正要》将孩儿茶列于“诸茶”之中,反映了当时通行的观念,并非偶然。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开放海禁,福建漳州进口的海外货物中有孩儿茶,“每百斤税银二钱”,在各种香药中属于中等偏下(《万历漳州府志》卷五《商税》)。万历十七年(1589)所定抽税则例中改为“每百斤税银一钱八分”。万历四十三年(1615)“恩减各处税银”,由漳州进口的孩儿茶“每百斤税银一钱五分五厘”。(张燮:《东西洋考》卷七《饷税考》)孩儿茶一直在进口货物抽税则例之中,可见当时进口的数量一定相当可观。孩儿茶收入药典,似以李时珍《本草纲目》始。李时珍说:“乌爹泥,出南番爪哇、暹罗、老挝诸国,今云南等地造之。云是细茶末入竹筒中,坚塞两头,埋污泥沟中,日久取出,捣汁熬制而成。其块小而润泽者为上,块大而焦枯者次之。”《岛夷志略》记须夕那出孩儿茶。须夕那之地望虽有争议,但必在印度次大陆,则各家均无异议。明代中期以后,中国与印度洋地区不再往来,故李时珍只说其产于南番爪哇、暹罗、老挝等地。成书时间稍后于《本草纲目》的《东西洋考》,记载哑齐(今印尼苏门答腊岛)出产孩儿茶。但李时珍所说孩儿茶制作方法,显然得自传闻,恐不可信。李时珍又说此物“清上膈热,化痰生津,涂金疮一切诸疮,生肌定痛,止血收湿”。使用时研成末,加以其他药物,可治鼻渊流水、牙疳口疮、下疳阳疮、痔疮肿痛、脱肛气热等症(《本草纲目》上部卷七)。似可认为,当时孩儿茶主要已是一种外用的药物了。总之,孩儿茶(乌爹泥)是海外出产的一种药物,元代前期即已传入中国。元代常以此物和其他香料碾细混合加工成块状,用来含嚼,有生津醒酒的功效,颇为流行。到了明代,孩儿茶仍是由海外进口的货物之一,但此时主要已作为外用的药物。中医学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但中医在发展过程中,得益于其他国家的医学和药物之处甚多。孩儿茶也是一个小小的例证。

儿茶有哪些特征?

(周庆年、林级田)

儿茶〔Acacia catechu(L.)Willd.〕别名孩儿茶、乌丁泥、西谢(傣语)等。为豆科落叶乔木。主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省区亦有栽种。以其树干心材的水浸干膏入药。主要成分有儿茶鞣酸20—50%,还有儿茶素、表儿茶素、原儿茶鞣质和没食子酚鞣质等。味苦涩,性凉。有止血、镇痛、收敛、生肌、消食、化痰和生津等功能。治痰热咳嗽、消渴、血痢、小儿消化不良、口疮、湿疮等症。儿茶膏一般多用于中成药配方,也用于鞣革和染料。

一、形态特征

株高5—12m,树皮灰褐色,常呈薄片状剥离,而不脱落。小枝细,棕色或绿褐色,有刺。叶为偶数2回羽状复叶,互生;叶柄连同叶轴长6—12cm,被长伏毛,叶轴基部具长圆形腺体;羽片10—20对,长2—4cm,具短柄;小叶片28—50对,平行排列或成覆瓦状,几无柄,线形,上面深绿色,下面色较浅,两面被疏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微黄色;花萼基部联合成筒状,上部5裂,裂片半圆形,有稀疏的毛;花冠钟状5裂,裂片卵状椭圆形,先端向内凹;雄蕊多数,伸出于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长卵形,花柱细长。荚果,连果柄长6—12cm,宽1—2cm,先端急尖,基部狭楔形,扁而薄,紫褐色,有光泽。种子7—8枚(图20—1)。

图20—1 儿茶形态图

1.果枝 2.叶放大 3.花萼展开 4.花冠展开 5.花 6.雄蕊 7.雌蕊

二、生物学特性

(一)种子生物学特性

儿茶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8—9月开花,2—3月果实成熟。当荚果呈褐青色时采收,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儿茶种子通风贮藏,在雨季易丧失发芽力,2月采收的种子,袋装贮存2个月,在旱季,发芽率96.3%,贮存6个月,通过雨季发芽率37.0%,贮存7个月丧失发芽力;而瓶装密封置室内和置4℃冰箱,以及室内干燥器贮存19个月,发芽率仍分别高达88.6%、87.3%和87.0%。在生产中,最好当年采收,当年播种,如要第二年播种,可瓶装密封或干燥器贮存。儿茶在田间播种,温度高,出苗快,出苗率也高。在恒温箱和室温下所作催芽试验,也是如此(表20—1)。

表20—1 不同温度对儿茶种子发芽的影响

* 种子开始发芽即达到盛期,子叶顶出砂面时统计发芽

(二)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儿茶产于热带地区,一年四季的气温均适宜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但产区一般都有旱季、雨季之分,故土壤水分是影响儿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主要因素。一般在雨季初期(5月底至6月初)播种,出苗整齐,幼苗生长健壮,易度过翌年的第一个旱季。过早,土壤水分不足,出苗率低,且不整齐;过晚,虽能出苗整齐,但因生长时间短,使幼苗矮小,瘦弱,难以度过翌年的第一个旱季。当幼苗经过一个雨季的生长发育,度过翌年第一个旱季后,再经过一个雨季的生长,就可抵抗比较恶劣的气候条件而苗壮成长。

西双版纳是我国儿茶商品的唯一产区,主产地年均气温21.2—21.7℃,极端最低气温-0.5—2.8℃,年降雨量1200—1500mm,相对湿度83—85%。在广西南宁引种,年平均气温21.6℃,最低月均温12.8℃,极端最低气温-2.1℃,生长良好,能开花结果,但因果期通过低温季节,种子不饱满。儿茶在西双版纳,系人工栽培,在盆地村寨附近的田边地角、沟边、路旁都有零星分布,很少成片种植。引种至山区种植亦生长良好。儿茶是阳性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要求阳光充足,特别是幼苗,最怕其它植物的覆盖和荫蔽。在平地肥沃而湿润的土壤中,生长良好,但儿茶膏含量低。在山坡,干旱瘠薄的土壤中,生长缓慢,但儿茶膏含量高。施用基肥能促进植株的生长(表20—2),特别是在瘠薄的山坡地种植儿茶时,更应重施基肥。

表20—2 施基肥对儿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儿茶树中,儿茶膏的含量是随树龄增加而增高。树龄越大,心材越多,含量越高(表20—3)。一般在种植后的15—20年就可砍伐加工,收膏率可达20—24.2%。

表20—3 不同树龄心材的收膏率比较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

选择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或轻粘土栽培。播种前按株行距2×3m挖穴,穴口宽50cm,深40cm,底宽30cm。用农家肥和钙镁磷肥(100∶25)混合,每穴施7.5kg作基肥。回填表土至略高出地面。

(二)繁殖方法

儿茶用种于繁殖,选大粒种子作种,出苗率高,幼苗抗逆性能强,成苗率也高。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直播时,先在穴中央挖一浅穴,每穴播入8—10粒种子。种子千粒重52g,每亩播种量17—21kg。盖土1—1.5cm为宜,过深子叶难出土,影响出苗。用苗床育苗,行距20cm,条播,移栽时易伤根,影响植株生长,且费工,所以实际生产中常采用直播。或者在雨季较晚的地区,可用打有孔的塑料袋装腐殖土育苗,集中管理,待雨季到来时移栽,可使幼苗当年生长的时间较长,生长旺盛,易度过翌年第一个旱季。

(三)田间管理

1.间苗

直播儿茶出苗20天左右,苗高约8cm时,幼苗拥挤,可进行第一次间苗,每穴留苗4株。再过20天,苗高约15cm时,可进行第二次间苗,每穴留苗2株。旱季极易引起幼苗枯梢,严重者死亡,故最后定苗应在翌年雨季初期进行,去弱留强,每穴留1株,确保全苗。

2.中耕除草

儿茶系阳性树种,忌荫蔽,幼苗易被杂草遮盖,影响生长,导至植株瘦弱,到翌年旱季就会逐渐死亡。故6—9月,每月应除草一次。雨季末期,可将除掉的杂草覆盖于植株根基周围,以利抗旱保苗。

3.整枝和架设支柱

儿茶收获部分主要是茎秆心材,如分枝过多,影响心材产量,应将离地面2m以下的分枝剪除,确保主干形成。幼树顶端易下垂,应架设支柱,使其直立生长。

(四)病虫害及其防治

1.猝倒病

(Pyihium sp.)

苗期发病,在苗过密,阴湿环境下易发生。病部在茎基部,很快干缩倒伏。防治方法:(1)播种地要通风,阳光充足,排水良好;(2)喷1∶1∶120的波尔多液预防;(3)发病开始,立即拔除病株,用3∶1的石灰和草木灰撒于表土,并用50%多菌灵液浇灌防止蔓延。

2.虫害

有地老虎和蟋蟀咬断幼苗,粉蚧多聚集在枝杈上吸取汁液。

四、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

一般在旱季砍伐加工为宜。旱季儿茶树落叶停止生长,次生物质的转化也相对停止,儿茶膏的含量达到一年中的最高水平。同时旱季空气干燥,加工出来的儿茶膏水分含量低,不易霉变,有利于贮存。

(二)加工

将儿茶树深色心材粉碎后,加4倍量水,煮沸提取6次,每次浸提1.5小时,合并6次浸提液,浓缩成流浸膏,盛入模具干燥成形,即得商品儿茶膏。

1.原料粉碎

原始方法是人工用刀将儿茶心材砍成碎片,用水煎成儿茶膏。曾有人用电刨、电锯进行粉碎,但因儿茶树心材坚硬,且含大量胶粘物质,粉碎时极易损坏设备,也极不安全,因而放弃使用。经试验,采用普通车床或简易车床车削粉碎较为理想。将坚硬的木质部车削成长而薄的松散碎片(宽8—10mm,厚1.5—2.0mm),利于浸提(表20—4)。

表20—4 粉碎方法对收膏率的影响

2.浸提温度

民间传统工艺采用煮沸浸提。试验证明:煮沸浸提的效果最佳(表20—5)。

表20—5 浸提温度对浸提效率的影响3.浸提次数与浸提时间

一般将碎片放入浸提容器中,加4倍量水,煮沸浸提6次,每次浸提1—1.5小时,就可提取出全部含量的94.54%(表20—6、表20—7)。

表20—6 浸提次数对收膏率的影响

表20—7 浸提时间对浸提效率的影响

据实验测定,树干的中、下部含量差别不大,上部含量稍低。树龄在15年以下的树,侧枝心材较少,无多大加工价值。煎煮时忌用铁制器具,浓缩时严防炭化,特别是直火浓缩尤其要小心。

孩儿茶相关中成药简介

《*辞典》:孩儿茶出处《饮膳正要》拼音名HáiérChá别名乌爹泥、乌垒泥、乌丁泥(《纲目》),西谢(《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来源为豆科植物儿茶的枝干或茜草科植物儿茶钩藤的枝叶煎汁浓缩而成的干燥浸膏。原形态①儿茶(《本草述》)落叶乔木,高613米。树皮棕色或灰棕色,常成薄片状剥离,但不脱落。小枝纤细柔弱,棕色或绿褐色。叶为双数2回羽状复叶,互生;叶柄连同叶轴长6~12厘米,均被长伏毛,叶轴基部具长圆形腺体;羽片10~20对,长2~4厘米,具短柄;小叶片28~50对,平行排列或成覆瓦状,几无柄,线形,上面深绿色,下面色较浅,两面被疏毛。总状花序腋生;花黄色或白色;花萼基部联合成筒状,上部分裂,裂片半圆形,有稀疏的毛:花瓣5,长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稍向内凹;雄蕊多数,伸出于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长卵形,花柱细长。荚果,连果柄长6~12厘米,宽1~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狭楔形,扁而薄,紫褐色,光泽。种子7~8枚。花期8~9月。果期10~11月。云南、广西等地有栽培。②儿茶钩藤常绿藤本。树皮棕色,具对生枝。叶对生;二叶基部侧面有大形托叶2片;叶柄长约1厘米;叶片革质,卵圆形或长方椭圆形,长达9厘米,宽达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侧脉6~7对,除下面叶脉略被毛外,两面均无毛。花多数集成腋生圆头状花序,总花梗长2.5~4厘米,上部近花处有小的轮生总苞4片;花淡粉红色,直径5~7毫米;花萼合生,先端5深裂,外被短柔毛;花冠碟形,花冠管细长,裂片5,倒卵形;雄蕊5,生于花冠管喉部,花丝极短;雌蕊1,子房下位,2室,胚珠多数,外被短柔毛,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甚多,较花药长1倍。蒴果,细长略呈棱形,棕色,先端有宿存萼片,具短梗。种子多数,线形。原产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制法商品有"儿茶膏"和"方儿茶&

详见百科词条:孩儿茶 [ 最后修订于2009/12/8 0:10:16 共405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儿茶的功效与作用_儿茶的药用价值

导读: 中药专区,为您详细介绍的药用价值、的副等,要更多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儿简介儿的与 儿茶的药用价值 儿茶的药用附方 儿茶可以治疗鼻炎 儿茶的副作用

儿茶简介

儿茶,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儿茶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本品呈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有光泽。质硬,易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遇潮有黏性。无臭,味涩、苦,略回甜。具有活血止痛,止血生肌,收湿敛疮,清肺化痰的。

儿茶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化痰,敛疮止血。用于肺热咳嗽,咯血,腹泻,;外用治疮疡久不收口,皮肤湿疹,口疮,。

1、《医学入门》:消血,治一切疮毒。

2、《本草正》:降火生津,清痰涎咳嗽,治口疮喉痹,烦热,止消渴,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湿热痢血,及妇人崩淋,经血不止,小儿疳热,口疮,热疮,湿烂诸疮,敛肌长肉,亦杀诸虫。

3、《本草备要》:涂阴疳痔肿。

4、《本草求真》:治时行瘟瘴。

5、《药材资料汇编》:疗火伤,消炎定痛。治眼结膜、鼻腔、口腔等炎症。

儿茶的药用价值

【药名】儿茶

【别名】儿茶膏、孩儿茶、黑儿茶。

本品为豆科合欢属植物儿茶树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大块,加水煎煮,浓缩,干燥。

【性味】苦、涩,微寒。

【归经】归肺、心经。

【制法】除去杂质。用时打碎。

【功能主治】收湿生肌敛疮。用于溃疡不敛,湿疹,口疮,跌扑伤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1~3g,包煎,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

儿茶的药用附方

1、消痰:儿茶、薄荷叶、细茶。为末蜜丸。饭后含化三、五粒。(《本草述》)

2、治咳嗽:儿茶二两,细辛四钱,猪胆一个。前二味药共研末,取胆汁炼熟,三味药共为丸,每丸重一钱。每日四次,每次一丸,空腹含化。(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3、止血:锻龙骨、象皮、陈石灰、老松香、降香末、血竭、儿茶、白及末等分。共为细末,研至无声,撒于疮口。(《实用正骨学》)

4、治牙疳口疮:孩儿茶、硼砂等分。为末搽。(《纲目》)

5、治走马牙疳:孩儿茶、雄黄、贝母等分。为末,米泔漱净搽之。(《积德堂经验方》)

6、治急性:儿茶、柿霜各三钱,冰片二分,枯矾二钱。共研细粉,用甘油调成糊状,涂抹患处。(《全展选编·耳鼻咽喉》)

7、治鼻渊流水:孩儿茶末吹之。(《本草权度》)

8、治下疳阴疮:孩儿茶一钱,真珠一分,片脑半分。为末敷。(《纂要奇方》)

9、治痔疮肿痛:孩儿茶、麝香为末。唾津调敷。(《孙天仁集效方》)

10、治一切痈疽、诸疮破烂不敛者:儿茶、乳香、没药各三钱,冰片一钱,麝香二分,血竭三钱,旱三七三钱。上为末撒之。(《医宗金鉴》腐尽生肌散)

儿茶可以治疗鼻炎

儿茶能通窍、消炎、解毒。将儿茶捣成细面儿,装在小瓶子里,不要装满,再往瓶子里倒香油,儿茶要浸泡在香油里。治疗时,用一根棉签沾满儿茶,往一个鼻孔里塞,塞得越深越好,20分钟后,再换上一根沾了儿茶的新棉签,往另一个鼻孔里塞,20分钟完毕。这样,每天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对鼻炎有治疗作用。

儿茶的副作用

寒湿之证禁服。

以上就是一些儿茶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频道。

【儿茶】、【】、【】、【儿茶图片.】、【儿茶的功效与作用】

儿茶的功效与作用

儿茶的功效与作用

儿茶为较常用中药。始载《本草纲目》。商品分儿茶膏及方儿茶两类。为帮助大家了解中药儿茶的功效及作用,我为大家分享儿茶的功效与作用如下:

1、儿茶膏。

别名:孩儿茶、黑儿茶。

产地:主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一带,以勐龙产量最大。进口品于缅甸及印度。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黑色或棕褐色,平滑而稍具光泽,有时可见裂纹。质脆、易碎裂,断面不整齐,棕红色,有细孔,亦有光泽。气无、味涩、先苦而后甜。(云南产品:有时较粗糙,无光泽,味涩)。以色黑略带红色、有光泽、不焦糊者为佳。

2、方儿茶

别名:方茶、棕儿茶、甘蜜。

产地:主产于印尼、马来西亚等地,多经新加坡转香港输入我国。

性状鉴别:呈方块状,直径约2厘米,中央略抽缩凹陷。表面棕色至黑褐色。气无,味涩。火上烧之起泡而有香气。方儿茶因加工方法不同,在商品上又分老儿茶和新儿茶两种。老儿茶黑褐色,常粘连,断面胶质厚。新儿茶棕褐色,不粘连、断面胶质薄,习惯认为老儿茶比新儿茶好。

主要成分:含鞣质(为儿茶精、表儿茶精、儿茶鞣质、儿茶红等)、粘液质、脂肪油、树胶。

药理作用:有收敛、消炎、止血作用(与儿茶鞣质的作用有关)。实验证实还有以下作用:

1、抑制肠蠕动。其水溶液能抑制家兔十二指肠和小肠的蠕动。

2、抗病毒。有抗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作用。

3、抗真菌。在试管内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

炮制:砸碎或轧粉,生用。

性味:苦、涩、平。

归经:入肺经。

功能:清热生津,化痰。外用生肌止痛、收敛止血。

主治:内服治痰热咳嗽,口渴。外用治湿疮、牙疳,口疮,下疳。痔肿等症。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鼻炎、鼻窦炎。可用儿茶研末吹鼻。

2、用于治疗口腔炎、咽喉炎。可用儿茶6g,银花9g,连翘9g,煎水含漱。

3、用于治鼻衄和痔疮出血。可用儿茶末外敷,或用儿茶7.5g,研末,桂皮1.5g研末,沸水240g,浸半小时滤净后外洗痔疮,或用棉花浸药水作鼻孔压迫止血。

4、用于治外伤出血。用儿茶末或加三七末外敷,加压包扎,可以止血。对于破溃伤口创面有出血、分泌物增加时,用儿茶煎水外洗或湿敷,有止血止痛作用。褥疮分泌物多,久不收口,用儿茶末外敷或煎水外洗,有收敛生肌作用。

5、用于治白带过多。可用儿茶9g,蛇床子15g,煎水外洗和注药。

6、治疗皮肤湿疹、溃疡、分泌物多时,可用儿茶配轻粉、冰片、龙骨、炉甘石等外敷,方如儿轻散。

用量:外用适量。

处方举例:儿轻散:儿茶9g,轻粉6g,冰片0.9g,龙骨9g,研末水调外敷。

注:1、理化鉴别法:取儿茶膏或方儿茶粉末少许,分别加水煮沸、过滤、滤液加三氯化铁溶液一滴,均即刻呈黄绿色(鞣质)取方儿茶粉末少许。溶于酒精中,过滤。滤液中加入少许氢氧化钠,振摇后加石油醚数毫升,石油醚层显绿色荧光。而儿茶膏作同样处理,则不显绿色荧光。

2、成分:儿茶膏主要含儿茶鞣酸约20%~50%,并含表儿茶表及儿茶素等2%~20%,但不含儿茶荧光素方儿茶主要含儿茶素约30%~50%,儿茶鞣酸约24%。以及檞皮素,儿茶荧光素及棕儿茶碱等。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儿茶全部的内容,如果想了解什么是儿茶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本文标签: 儿茶素   心材   下疳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s://www.wanyaow.com/news/123437.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最近更新 | 网站地图 天气预报网| 传悦私服网| 美元汇率 |优学网

CopyRight 2022 www.wanyao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万药健康网 版权所有 | 冀ICP备20020072号

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oolsec#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