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文章正文

薯蓣丸什么价

作者:佚名

不知道您是在什么地方,不过同仁堂药店是有卖的。

【中文通用名】薯蓣丸

【别 名】大山蓣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品性质】处方药

【药品分类】中药方剂 ->呼吸系统疾病方剂 ->肺结核方剂

【处方来源】(《金匮要略》)

【组 成】薯蓣90克,当归、桂枝、麦曲、干地黄、豆黄卷各30克,甘草84

克,人参、阿胶各21克,川芎、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防风各18克,柴胡、

桔梗、茯苓各15克,干姜9克,白蔹6克,大枣100枚(为膏)。

【功 效】补气养血,疏风散邪。

【适应症】虚劳气血俱虚,阴阳失调,外兼风邪,头晕目花,消瘦乏力,心

悸气短,不思饮食,骨节酸痛,微有寒热。

【用法用量】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次1丸,空腹时用酒送服。

薯蓣丸简介

目录 1 拼音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2.2 标准编号2.3 处方2.4 制法2.5 性状2.6 鉴别2.7 检查2.8 功能与主治2.9 用法与用量2.10 规格2.11 贮藏 3 薯蓣丸说明书 3.1 药品类型3.2 药品名称3.3 药品汉语拼音3.4 药品英文名称3.5 成份3.6 性状3.7 作用类别3.8 适应症/功能主治3.9 规格3.10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3.11 禁忌3.12 薯蓣丸的不良反应3.13 注意事项3.14 薯蓣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3.15 薯蓣丸的药理作用3.16 备注 4 《圣惠》卷九十八 4.1 方名4.2 组成4.3 功效4.4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4.5 制备方法 5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5.1 方名5.2 组成5.3 主治5.4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5.5 制备方法 6 《圣惠》卷三十 6.1 方名6.2 组成6.3 主治6.4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6.5 制备方法 7 《圣惠》卷四 7.1 方名7.2 组成7.3 主治7.4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7.5 制备方法 8 《圣惠》卷二十六 8.1 方名8.2 组成8.3 功效8.4 主治8.5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8.6 制备方法 9 《圣惠》卷二十九 9.1 方名9.2 组成9.3 主治9.4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9.5 制备方法 10 《圣惠》卷五十三 10.1 方名10.2 组成10.3 主治10.4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10.5 制备方法 11 《圣惠》卷三十六 11.1 方名11.2 组成11.3 主治11.4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11.5 制备方法11.6 附注 12 《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12.1 方名12.2 组成12.3 功效12.4 主治12.5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12.6 制备方法12.7 用药禁忌 13 《金匮》卷上 13.1 方名13.2 薯蓣丸的别名13.3 组成13.4 功效13.5 主治13.6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13.7 制备方法13.8 各家论述13.9 附注 14 《千金》卷十四引徐嗣伯方 14.1 方名14.2 组成14.3 主治14.4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14.5 制备方法 15 《本事》卷一 15.1 方名15.2 组成15.3 主治15.4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15.5 制备方法15.6 各家论述 16 《鸡峰》卷七 16.1 方名16.2 组成16.3 功效16.4 主治16.5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16.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薯蓣丸* 薯蓣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shǔ yù wán

2 中药部颁标准2.1 拼音名

Shuyu Wan

2.2 标准编号

WS3B016789

2.3 处方

山药    90g 人参 21g 白术(麸炒) 18g 茯苓 15g 甘草 60g 地黄 30g 当归 30g 白芍 18g 川芎 18g 阿胶 21g 六神曲(麸炒) 30g 大豆黄卷 30g 大枣(去核) 240g 苦杏仁(去皮、炒) 18g 桂枝 30g 柴胡 15g 防风 18g 干姜 9g 桔梗 15g 白蔹 6g 麦冬 18g

2.4 制法

以上二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 125g,制 成大蜜丸,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黄褐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

2.6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径24~40μ m,脐点短缝状或人字状。草酸钙针晶细小,长 10 ~32μm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 中,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 4~ 6μm 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薄壁细胞含糊化淀粒粒。种皮栅状细 胞成片,黄色。石细胞类方形,壁一面菲薄。

2.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2页)。

2.8 功能与主治

调理脾胃,益气和营。用于气血两虚,脾肺不足所致之虚劳,胃 脘痛,痹症,闭经,月经不调。

2.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2丸,一日 2次。

2.10 规格

每丸重 3g

2.11 贮藏

密闭,防潮。

3 薯蓣丸说明书3.1 药品类型

中药

3.2 药品名称

薯蓣丸

3.3 药品汉语拼音3.4 药品英文名称3.5 成份3.6 性状3.7 作用类别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调理脾胃,益气和营。用于气血两虚,脾肺不足所致之虚劳,胃脘痛,痹症,闭经,月经不调。

3.9 规格

每丸重3克

3.10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

3.11 禁忌3.12 不良反应3.13 注意事项

1.忌油腻食物。

2.感冒病人不宜服用。

3.服用本品同时不宜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4.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二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5 薯蓣丸的药理作用3.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4 《圣惠》卷九十八4.1 方名

薯蓣丸

4.2 组成

薯蓣1两,远志3分(去心),白茯苓3分,人参3分(去芦头),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山茱萸3分,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五味子3分,钟乳粉1两,牛膝3分(去苗),蛇床子3分,黄耆3分(锉),萆薢3分(锉),车前子3分,石斛1两(去根),桂心3分,天门冬3分(去心),熟干地黄1两,覆盆子3分,菟丝子3分(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令黄)。

4.3 功效

补暖脏腑,强壮腰脚,益气倍力,令颜色悦泽。

4.4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渐加至4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5.1 方名

薯蓣丸

5.2 组成

薯蓣1两,熟干地黄1两,菖蒲半两,远志1两半(去心),黄耆1两(锉)。

5.3 主治

心脏气虚,恐怖惊悸,恍惚谬忘,烦闷羸瘦。

5.4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酒送下,米饮亦得,不拘时候。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捂桐子大。

6 《圣惠》卷三十6.1 方名

薯蓣丸

6.2 组成

薯蓣2两,黄耆1两(锉),远志半两(去心),五味子半两,牛膝半两(去苗),柏子仁3分,桂心2分,巴戟1两,熟干地黄2两。

6.3 主治

虚劳。少气,四肢无力。

6.4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 《圣惠》卷四7.1 方名

薯蓣丸

7.2 组成

薯蓣1两半,远志半两(去心),柏子仁1两,沉香1两,茯神1两,熟干地黄1两半,芎1两,菖蒲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丹参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防风1两(去芦头)。

7.3 主治

心虚恐畏,胁腹暴痛,志意不乐。

7.4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 《圣惠》卷二十六8.1 方名

薯蓣丸

8.2 组成

薯蓣2两,石龙芮1两,覆盆子1两,熟干地黄1两,五味子1两,萆薢1两(锉),蛇床子、肉苁蓉1两半(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远志1两(去心),菟丝子1两(酒浸1宿,晒干,别捣罗为末),石斛1两(去根,锉),桂心1两,杜仲1两半(去皱皮,炙微黄,锉),山茱萸1两,人参1两(去芦头),防风1两(去芦头),五加皮3分,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狗脊1两,黄耆1两(锉),秦艽1两(去苗),白术1两,石南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巴戟1两。

8.3 功效

补虚益血,调荣卫,进食,润肌肤,去风冷。

8.4 主治

冷热不调,食饮无味,四肢羸瘦。五劳七伤,手足疼痛,肢体倦怠。

8.5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8.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9 《圣惠》卷二十九9.1 方名

薯蓣丸

9.2 组成

薯蓣1两,车前子3分,韭子1两(微炒),菟丝子1两(酒浸1宿,晒干,别捣为末),桂心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肉苁蓉3两(酒浸,刮去粗皮,炙干),白龙骨1两半,山茱萸3分,五味子1两,牡丹皮3分,白茯苓1两,石斛1两(去根),牛膝1两(去苗),熟干地黄2两。

9.3 主治

虚劳。肾脏虚弱,小便白浊,腿膝无力。

9.4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暖酒送下。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0 《圣惠》卷五十三10.1 方名

薯蓣丸

10.2 组成

薯蓣1两,鸡膍胵1两(微炙),牡丹半两,黄耆半两(锉),栝楼根半两,白龙骨半两,白茯苓半两,山茱萸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熟干地黄1两,桂心半两,泽泻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枸杞子半两。

10.3 主治

消肾。小便滑数,四肢少力,羸瘦困乏,全不思食。

10.4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于食前以清粥送下。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1 《圣惠》卷三十六11.1 方名

薯蓣丸

11.2 组成

薯蓣1两,熟干地黄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天门冬1两半(去心,焙),石斛1两(去根,锉),人参1两(去芦头),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远志半两(去心),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钟乳粉2两,白茯苓1分,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锉,捣),磁石1两(烧令赤,醋淬7遍,捣碎,细研,水飞过)。

11.3 主治

劳聋。脏腑久虚,肾气不足,肌体羸瘦,腰脚无力。

11.4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1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1.6 附注

方中白茯苓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12 《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12.1 方名

薯蓣丸

12.2 组成

干薯蓣2两,苁蓉4两,牛膝2两,菟丝子2两(酒渍),杜仲2两,赤石脂2两,泽泻2两,干地黄2两,山茱萸2两,茯苓2两,巴戟天2两(去心),五味子1两半,石膏2两(研),远志1两(去心),柏子仁1两,白马茎筋(干之)2两(炙)。

12.3 功效

补十二经脉,起发阴阳,通内制外,安魂定魄,开三焦,破积聚,厚肠胃,消五脏邪气,除心内伏热,强筋练骨,轻身明目,除风去冷。

12.4 主治

丈夫五劳七伤,头痛目眩,手足逆冷,或烦热有时,或冷痹骨疼,腰髓不随,食虽多不生肌肉,或少食而胀满,体涩无光泽,阳气衰绝,阴气不行。

12.5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腹用酒送下,日2次。

12.6 制备方法

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2.7 用药禁忌

忌大酢、芜荑、蒜,陈臭物。

13 《金匮》卷上13.1 方名

薯蓣丸

13.2 薯蓣丸的别名

大山蓣丸、团参补气丸、山芋丸

13.3 组成

薯蓣30分,当归10分,桂枝10分,曲干地黄10分,豆黄卷10分,甘草28分,人参7分,芎6分,芍药6分,白术6分,麦门冬6分,杏仁6分,柴胡5分,桔梗5分,茯苓5分,阿胶7分,干姜3分,白蔹2分,防风6分,大枣100枚(为膏)。

13.4 功效

调理脾胃,益气和荣。

13.5 主治

虚劳,气血俱虚,外兼风邪。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肌肉消瘦,不思饮食,微有寒热,肢体沉重,骨节酸痛。

13.6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腹酒送下,100丸为剂。

13.7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13.8 各家论述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方中以薯蓣为主,专理脾胃,上损下损至此可以撑持;再以人参、白术、茯苓、干姜、大豆黄卷、大枣、神曲、甘草以除湿益气;以当归、芎、芍药、地黄、麦冬、阿胶以养血滋阴;以柴胡、桂枝、防风以升邪散热;以杏仁、桔梗、白蔹以下气开郁;惟恐虚而有热之人,资补之药,上拒不受,故为散其邪热,开其逆郁,而气血平顺,补益得纳,亦至当不易之妙术也。

13.9 附注

大山蓣丸(《局方》卷五)、团参补气丸(《鸡峰》卷九)、山芋丸(《普济方》卷二三一)。本方方名,《中国医学大辞典》引作“百疾薯蓣丸”。

14 《千金》卷十四引徐嗣伯方14.1 方名

薯蓣丸

14.2 组成

薯蓣28分,桂心7分,大豆黄卷7分,鹿角胶7分,当归10分,神曲10分,人参10分,干地黄10分,防风6分,黄芩6分,麦门冬6分,芍药6分,白术6分,甘草20分,柴胡5分,桔梗5分,茯苓5分,杏仁5分,芎5分,白蔹3分,干姜3分,大枣100枚(取膏)。

14.3 主治

头目眩冒,心中烦郁,惊悸犯癫。

14.4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

先食服1丸,日3次。

1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合白蜜枣膏为丸,如弹子大。

15 《本事》卷一15.1 方名

薯蓣丸

15.2 组成

薯蓣1两,人参1两,沙参1两,远志1两,防风1两,真珠母1两,紫石英(研,水飞)1两,茯神1两,虎骨1两,虎睛1对(2味须真),龙齿1两,华阴细辛1两,石菖蒲1两,五味子1两,丹参1两。

15.3 主治

因惊恐所致病久不愈,乃致神不内守,魂魄飞扬。

15.4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食后、临卧金银薄荷汤送下。

1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5.6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薯蓣即山药也,气味甘平,入足太阴、阳明;人参气味甘温,能补五脏之阳;沙参气味甘苦微寒,能补五脏之阴;远志气味辛温,入手、足少阴;防风气味甘温,入足太阳;真珠母气味咸苦寒,入足厥阴;紫石英气味辛温,入足厥阴;茯神气味甘平,入手少阴;虎骨气味咸辛,入足厥阴;虎睛气味咸平,入手太阴,能定魄;龙齿气味凉涩,入足厥阴,能安魂;细辛气味辛温,入肾;石菖蒲气味辛平,入手少阴,五味子气味酸苦咸微温入肾,收敛散逆之气;丹参气味苦微寒,入手少阴。手少阴惊恐所致之病久不愈,致神不内守,魂魄飞扬,填补五脏之阴阳,使心肾交合,外邪写能侵入耶。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6 《鸡峰》卷七16.1 方名

薯蓣丸

16.2 组成

薯蓣6分,远志6分,熟干地黄6分,天门冬6分,茯神6分,龙齿6分,地骨皮6分,防风6分,茯苓6分,麦门冬6分,人参6分,桂6分,五味子5分,车前子5分。

16.3 功效

安魂魄。

16.4 主治

健忘。

16.5 薯蓣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临卧酒送下。

16.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薯蓣丸 《普济方》:[卷二百二十七虚劳门]虚劳(附论)

令通红研)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半)钟盏。煎增大薯蓣丸疗男子五劳七伤。气喘急。内冷身重。骨节烦痛。腰...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二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论一首、脉证九条、方九首

案此增味颇多。今省之。)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薯蓣丸方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曲(千金作...

《增订十药神书》:甲乙二方论

中汤,从脾以立法;立法,是以补虚为一大纲也。以薯蓣丸治风气百疾,虚羸诸不足,是以祛风为一大纲也。以...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二]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方主之。【注】虚劳诸不足者,谓五劳。诸虚、百损...

《医学实在易》:卷八

哪些人不适合吃薯蓣丸 什么人不适合吃薯蓣丸

1、薯蓣丸方剂以淮山药、山参、生地黄为君药,搭配黄芩、薏苡仁、甘草等诸中药材。薯蓣丸具备健脾养胃、养血和营的作用。主冶气血亏虚,脾肺不够引发的虚损、胃脘痛、月经不调等。

2、发烧感冒患者不适合服食该药。服食该药忌吃凉性、高热量食物,不适合服食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中药制剂;不适合饮茶和吃萝卜,以防影响药力。

薯蓣丸的功效是什么?

根据本站的解释:薯蓣(学名:Dioscorea oppositifolia L.)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厘米,近直立,2-8个着生于叶腋。蒴果不反折;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花期6-9月,果期7-11月。块茎为常用中药“怀山药”,块茎富含淀粉,可供蔬食;入药能补脾胃亏损,治气虚衰弱、消化不良、遗精、遗尿及无名肿毒等。

以上就是关于薯蓣丸哪里有售?全部的内容,如果想了解薯蓣丸哪里有售?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本文标签: 薯蓣   虚劳   远志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文地址:https://www.wanyaow.com/news/121673.html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最近更新 | 网站地图 天气预报网| 传悦私服网| 美元汇率 |优学网

CopyRight 2022 www.wanyao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万药健康网 版权所有 | 冀ICP备20020072号

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oolsec#foxmail.com